68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关系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0-11-02 浏览次数:425次
作者:李江,秦燕春,杨成凤,陈孝红,梁先念,高颖菲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载脂蛋白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68例脑梗塞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以及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脑梗塞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C、TG以及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I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脑梗塞患者存在血液流变学与血脂、载脂蛋白的异常。在治疗上应该采取活血化瘀、降低纤维蛋白原、控制血脂水平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脑梗塞的目的。
【关键词】 脑梗塞;血液流变学;血脂异常;载脂蛋白类
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诊治中的价值已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对68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指标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脑梗塞组:我院住院患者68例,经临床专科医师及头颅CT诊断为脑梗塞,男36例,女32例,年龄48~83岁,平均65岁。对照组:60例正常健康人为我院随机选取,排除心、脑、肾等疾病,男32例,女28例,年龄46~81岁,平均64.2岁。
1.2 方法 空腹抽静脉血,全血及血浆黏度采用肝素抗凝血,纤维蛋白原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血,红细胞压积用EDTA-K2抗凝,血脂、载脂蛋白用血清测定。全血、血浆黏度用北京普利生集团生产的LBY-N6A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仪测定;纤维蛋白原用激光比浊法在ACL-2000型血凝分析仪上测定;红细胞压积用CD-16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科华-东菱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HDL)采用日本第一化学试剂盒,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采用朗道(RANDOX)试剂盒在日立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数据以(±s)表示,用组间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两组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脑梗塞是由于脑供血障碍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1~3],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指标的改变,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对脑血液循环障碍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和测定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表1 两组血液流变学与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笔者对6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上述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脑梗塞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TC、TG、APOB明显高于对照组,APOAI明显降低。全血黏度升高,以低切黏度增高明显,低切黏度反映的是血细胞的聚集性,特别是红细胞的聚集能力,高切黏度主要反映的是血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又直接取决于红细胞表面所带负电荷的多少,所以全血黏度增高主要是由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引起红细胞聚集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而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脂类、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的增多,使得血浆黏度升高。高TC、高TG、高APOB、低APOAI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正是脑动脉的粥样硬化。结合本组结果,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升高,促使血液流速减慢,血液流动阻力升高,使脑微循环的血液灌注减少,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缺血缺氧发生退行性改变,红细胞、血小板与血管之间的静电排斥减弱,引起脑血管的缺血性改变。
综上所述,血液流变性和血脂的升高,易于促成脑梗塞的发生。对高黏血症患者,可采用活血化瘀、降低纤维蛋白原、控制血脂水平等降黏、解聚治疗,改善脑微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国原,刘久波.老年人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血液流变性[J].微循环杂志,1995,5(2):52-53.
[2] 黄燕.脑梗死患者血脂、载脂蛋白AI、B100测定的临床意义[J].广东医学,1999,20(7):533-534.
[3] 杨东晓,杨春晓,妣惠.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测定及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6,16(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