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在血管危象监测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21 浏览次数:449次
作者:郑永昌 钱临芬 童丹红 陈权勇 陈小燕 作者单位:318050 浙江省台州市博爱医院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超敏C反应蛋白 测定 血管危象
断指再植成功与否,与手术技巧,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密不可分,术后严密监测血管危象,对早期发现动静脉栓塞,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再植失败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护士依据断指再植后患者皮肤色泽,皮温、毛细血管回流充盈情况和指腹张力来判断是否发生血管危象。作者对本院手足外科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断指再植185例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检测术前、术后24h血小板数(Plt)和超敏C反应蛋白(hCRP)的动态变化,用于评估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性。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5例患者中男 132 例,女 53例;年龄6~67岁,平均(37.42±21.32)岁。185例共231指,未发生血管危象170例,称无危象组;发生血管危象15例、称危象组。其中切割伤85例、电锯伤27例、压砸伤56例、撕脱伤17例。
1.2 方法
仪器与试剂:Sysmex-1800i血细胞分数仪及配套试剂,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及定标液由北京利德曼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标本采集:对185例患者术前、术后24h采集静脉血液,血小板计数用全血2ml注入EDTA-2K真空采血管内,充分混匀在2h内计数完毕,hCRP用血清上机测定。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PEMS 3.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危象发生率的关系 见表1。表1 术前血小板计数与危象发生率的关系(略)
2.2 危象组与无危象组术前、术后24h Plt、hCRP比较 见表2。表2 危象组与无危象组术前、术后24h血小板、hCRP比较(略)
3 讨论
断指再植成活的关键是吻合血管保持通畅。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损伤时,通过粘附,凝聚和释放反应,血小板在血管缝合处形成血栓而起止血作用[1]。血小板本身还含有很多与凝血有关的因子,能吸附血液中其它多种凝血因子,共同参与血液的凝固作用,血小板数量影响血小板在吻合处的粘附,血小板计数值越高粘附的可能性越大,同时栓塞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表1可知,血小板数<100×109/L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随着血小板数的升高,危象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血小板数值>300×109/L 危象发生率高达22.22%,从表2得知,危象组与非危象组术前血小板计数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证明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值越高,血管危象发生率越高。C-反应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急性期时相反应蛋白,正常人体内存在含量极少,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因子及时相蛋白,当机体遭受重大创伤、感染等炎性反应时血液中CRP会明显升高,由于其敏感性不受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常作为病情恶化或好转的敏感标志[2],从表2可见,术前危象组与无危象组CRP无显著性差异,但由于手术创伤,术后24h CRP较术前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术后24h危象组与无危象组有显著性差异,危象组变化更明显。
综合上述,对于术前血小板数值高,术后hCRP变化明显的患者,在术后治疗和护理中要提高警惕,除给予预防抗凝药,还要扩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血小板粘附,同时要清除引起血管危象的其他因素,如消除紧张,注意保温止痛等[3],并加强血管危象指标的观察,缩短观察周期,便于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及早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提高再植成功率,故动态监测血小板和hCRP有助于对术后血管危象的评估,为临床和护理制定合理的方案的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手的修复与再造.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244~246.
2 陈鸿耀,朱晴晖.急性时期蛋白判断手术预后的意义.上海免疫学杂志,1993,13(2):346.
3 王萍,董美珍.断指再植术的护理体会. 实用骨科杂志,2005,1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