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河北北方学院回族学生红细胞血型系统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10  浏览次数:431次

  作者:李继红 宋树英 薛大忠 常月锋 程红霞 田亚玎 刘 桓 张 磊4 作者单位:(1.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物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肾内科,河北 宣化 075100;3.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教研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2班,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通过ABO、Rh、MNSs血型系统的遗传学调查分析,了解河北省回族的血型遗传学特征。方法:对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河北省籍回族学生158人进行ABO、Rh、MNSs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调查、统计,并将调查结果与汉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族学生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基因频率IA:0.339 2,IB:0.241 1,i:0.421 0。Rh血型系统单倍型CDE=0.082 2,CDe=0.797 5,cDE=0.107 6,cDe=0.012 7,基因频率C=0.879 7,c=0.120 3,D=1.000 0,d=0,E=0.189 9,e=0.810 1。MNSs血型系统单倍型MS=0.031 6,Ms=0.506 3,NS=0.012 7,Ns=0.449 4;基因频率M=0.537 9,N=0.442 1,S=0.044 3,s=0.955 7。结论:河北省回族红细胞ABO血型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Rh血型系统单倍型基因频率CDe0.797 5最高;未发现Rh阴性。MNSs血型单倍型Ms>Ns>MS>NS;基因频率M>N;s>S。与国内文献报道吻合。

  【关键词】 血型系统;ABO血型;Rh血型;MNSs血型;回族

  血型(blood group)是人类血液由遗传控制的个体性状之一,是血液的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血型在人类学上关于人种起源及迁移的研究均极为重要,且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及某些血液病紧密相关。在法医学上是进行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的重要的工具。

  人体红细胞约有29个遗传上各自独立的血型系统。为进一步了解回族群体血型遗传学特征,我们对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河北省籍回族学生158人ABO、Rh、MNSs三个血型系统进行了调查。这将为回族的人类遗传学、输血及器官移植医学、法医学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河北北方学院2004~2008级回族学生158人各取抗凝静脉血3mL。其中男66名,女92名,三代之内无血缘关系,均为河北省籍。

  1.2 试剂

  抗血清均为德国Biotest公司产品。所有血清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试验方法

  ABO、MN血型系统用室温盐水纸片法,Rh血型系统和S抗原用室温盐水试管法,s抗原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全部试验于采血后5d内完成。

  1.4 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Rh系统单倍型频率的计算公式,采用赵桐茂的方法计算[1]。其余系统的基因频率及单倍型频率依据Mourant公式计算[2]。

  2 结果

  河北北方学院回族ABO、Rh、MNSs血型分布见表1、表2、表3。表1 河北北方学院158名回族学生ABO血型分布表2 河北北方学院158名回族学生Rh血型分布表3 河北北方学院158名回族学生MNSs血型分布

  3 讨论

  3.1 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个显著的遗传性状,由IA、IB和i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定位在9q34。ABO血型的基因频率,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中是有差异的。我国ABO血型的基因频率为汉族IA:0.232 5,IB:0.211 7,i:0.555 8,回族IA:0.198 3,IB:0.205 2,i:0.596 5[3],承德回族IA:0.277,IB:0.130,i:0.593[4]、青海回族IA:0.215 8,IB:0.215 8,i:0.568 4[5]。本文调查的回族IA:0.339 2,IB:0.241 1,i:0.421 0。回族的基因频率和全国汉族、回族及承德回族、青海回族的差别显著,与河北北方学院1999—2001级回族学生ABO血型基因频率(IA:0.351 2,IB:0.239 1,i:0.397 4)相近。表明在我国由于各民族聚居的区域化,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间同一基因频率表现出差异[6]。由于回族的形成是散点式的、多族源的、多地源的,西北、中原、东南、云南、海南都是回族发祥地,这些地方的回民相互之间几乎不存在血缘的、经济的联系。另外回族在形成过程中,大量地融进了汉、蒙等族成分,其民俗与其他民族有很大差异。在河北地区既保持了其民族的特征,又融入了北方的文化,而使得他们的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

  3.2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是最复杂的红细胞血型系统。该系统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及溶血性输血反应,所以在临床上受到高度重视。又因其有高度的多态性,在法医学上也有重要的意义。Rh基因座定位于1p36.13p34.3上,由紧密连锁的RHD(着丝粒侧)和RHCE(端粒侧)亚基因座组成。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CcEe抗原。在D阳性的九种表型中,单倍型基因频率CDe0.797 5最高,CCDee(51.27%)与广东汉族(45.95%)[7]、宁夏回族(44.29%)[8]的结果相似。在调查的158人中未发现RhD阴性,如果加大调查样本例数可能得到的结果更为可靠。

  3.3 MNSs血型系统

  MNSs血型是继ABO血型后被检出的第二个血型,在血清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等方面都表现出其复杂性,基因座定位于4q2831上,紧密连锁。M、N和S、s均为共显性。表3结果显示MNSs血型单倍型Ms(0.506 3)>Ns(0.449 4)>MS(0.031 6)>NS(0.012 7);基因频率M(0.537 9)>N(0.442 1);s(0.955 7)>S(0.044 3)。与广东汉族人群MNSs血型特征一致[7]。Ms(0.506 3)与内蒙蒙族(0.496 0)[9]和吉林朝鲜族(0.490 2)[9]结果大致相同,低于广西壮族(0.727 5)[9]和台湾高山族(0.682 0)[10]结果。

  通过对河北北方学院河北省籍回族学生红细胞血型系统的调查,我们认为其ABO血型基因频率既不同于居住地的汉、满民族,也有别于其它居住区的同一民族,Rh血型系统及MNSs血型系统基因频率与国内文献报道相近,可为我国人类遗传学、输血及器官移植医学、法医学的研究提供相关资料。

  【参考文献】

  1 赵桐茂.人类血型遗传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81231

  2 Mourant AE.The Distribution of the human blood groups and other biochemical polymorphisms[M].2nd e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4956,583

  3 徐维衡.医学遗传学基础[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91

  4 马晓明,石艳华.承德市汉、满、回族ABO血型调查[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16(2):147149

  5 李向国.青海省蒙古族、回族ABO、MN、P、Rh血型分布调查[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1):5253

  6 刘继云,李继红,潘勇娜,等.河北北方学院三民族学生ABO血型基因频率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4,21(5):2829

  7 王钢,金锋,蓝建崇,等.广东汉族人群Rh、MN Ss、P、ABO血型系统抗原分布[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2):2829

  8 袁义达,杜若甫,李长潇.宁夏回族红细胞血型的研究[J].人类学学报,1985,4(4):385393

  9 Yuan YD,Du RF,Chen LZ,et al.Distribution of eight bloodgroup systems and ABH secretion in Mongolian,Korean,and Zhuang nationalities in China[J].Ann Hum Biol,1984,11(5):377388

  10Nakajima HK,Ohkura M,Huang C,et al.The Distribution of several ser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raits in East Asia IV,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lood groups in the Taiwanese mountain aborigines [ J].Jap J Hum Genet,1971,16(2):576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