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6例
发表时间:2010-05-10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李凤虎, 孙志强, 王季石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 血液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
近年来外周造血干细胞应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某些实体瘤的治疗在国内外进展很快,尤其是恶性淋巴瘤,大剂量化疗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难治性或复发的血液病的一线治疗方法,国内外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数明显增加,治疗效果明显提高[1]。2006年7月~2007年1月我院对5 例淋巴瘤,1 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成功进行了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6 例患者均经病理诊断标准确诊[2]。其中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4E0),1例霍奇金淋巴瘤(HL),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淋巴瘤均为Ⅲ期以上,病程2月~3年。男3例,女3例,中位年龄46.2岁(33~57岁),所有病例动员采集前接受了2~8次常规化疗(平均4.7次),5例达到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
1.2 全部病例在化疗结束后 4 周动员,AM4E0患者给予大剂量阿糖胞苷(3 g/m2)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2例NHL患者给予CD20单抗、环磷酰胺(4 g/m2)加G-CSF动员,其余3例给予环磷酰胺(4 g/m2)加G-CSF动员,同时予以保肝,抑制胃酸分泌,美司钠及水化(液体量3 000~3 500 ml/d)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1.3 化疗结束后每日监测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时,预防感染,同时每天予G-CSF5~10 μg/kg皮下注射[3]。在G-CSF使用后第6~8天,WBC计数达10×109/L,血小板大于50×109/L时采集干细胞,采集前4~6 h皮下注射G-CSF5~10 μg/kg,氟美松5 mg肌肉注射,用BaxterCs3 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循环血流速度50~60 ml/min,循环血量10~14 L,后作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计数,评价外周血干细胞采集量[3]。
2 结果
2.1 患者动员过程中无一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动员后外周血白细胞均降至1.0×109/L。
2.2 6例患者使用G-CSF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最高为38.5 ℃,最低37.4 ℃)及骨骼疼痛(以脊柱及四肢骨明显);采集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及口唇麻木。
2.3 采集1~2次,平均1.7次,采集单个核细胞计数为(2.02~6.06)×108/kg,中位数为3.85×108/kg。CD34+细胞计数为(2.24~14.4)×106/kg,中位数为8.57×106/kg。具体见表1。
3 讨论
3.1 本研究在WBC达到10×109/L时开始采集,平均采集次数仅1.7次即达到移植所需的细胞数量(平均每例患者采集的MNC总量为3.85×108/kg),与石远凯等[4]报道的至WBC恢复到2.5×109/L时开始采集,累计采集干细胞4次的方法相比,降低了采集次数,大大节约了采集费用,由此可见,联合化疗进行干细胞动员,化疗后监测外周血象,当WBC降至最低点时予以G-CSF,以G-CSF的使用时间和WBC计数共同决定干细胞采集时机的方法更为合理,此方法治疗成本低,因此,患者可反复多次进行大剂量高强度化疗,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2 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膀胱炎、感染、枸橼酸盐中毒(口周表1 细胞采集前后临床资料麻木及四肢麻木、痉挛)、心慌、气短、眩晕、呕吐、呼吸困难及穿刺处血肿等,本研究动员过程中予以止吐,美司钠及水化(液体量在3 000~3 500 ml/d)预防出血性膀胱炎,采集前使用地塞米松,采集过程中适当补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可见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安全性较高, 而且使不能进行骨髓采集的患者也可以从外周采集造血干细胞,扩大了干细胞的治疗范围。
3.3 自体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方法多种多样,应根据不同的病种选择化疗方案动员,目前比较成熟的为联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方案[5]。在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解除后白细胞开始上升时使用小剂量G-CSF能使CD34+细胞大量释放入血,同时进行大容量采集,能在短期内收集到所需的CD34+细胞。CD34+抗原是人类造血干细胞的显著特点之一,可以通过CD34+细胞数来评估所采集的干细胞含量。4例患者连续采集2次,2例采集1次,每例平均采集的MNC为3.85×108/ kg, 每例平均采集的CD34+细胞平均为8.57×106/kg[(2.24~14.4)×106/kg]。王良绪等[6]认为移植最低CD34+细胞阈值为>0.5×106/kg。因此,我们所采集CD34+细胞数已能满足移植造血重建的需要,另外,动员前化疗次数越多,骨髓CD34+细胞受损越多,造血干细胞数量及质量下降,可致动员与移植失败。本组患者在平均化疗4.7次时采集和动员,这可能是比较好的时机。
【参考文献】
[1] Lemoli RM, deVivo AV, Da miani D,et al.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y factor-primed bone marrow is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myeloablativ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matologic malignancies and poor peri 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J]. Blood,2003(5):1595-1600.
[2]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等.血液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7.
[3] Kroger N, Renges H, Sonnenberg S,et al. Stem cell mobilization with 16 microg /kg vs 10 microg /kg of G-CSF for allogeneic transplantion in healthly donors [J].Bone Marrow Transplant,2002(9):727-730.
[4] 石远凯,周生余,韩晓红,等.环磷酰胺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8(19): 425-427.
[5] 虞荣喜.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04(9):737.
[6] 王良绪,禹涛,赵昕,等.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1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