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与处理
发表时间:2010-03-26 浏览次数:484次
作者:原潇,郭慧玲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广州 510260) 【摘要】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评估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119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119例中发生并发症者9例,占总数的7.6%,其中电极移位2例,囊袋感染2例,囊袋血肿2例,囊袋跳痛伴颈部疼痛1例,起搏器术后腹部持续抽动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论 提高对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了解,准确进行评估,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提高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评估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为心脏病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术后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及时评估与处理常见的并发症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现将我院119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发生并发症9例的情况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本院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共计119例,男76例,女43例,年龄47~82岁。起搏器类型:VVI 73例;DDD 41例;DDD R 5例。发生并发症者9例,占总数约7.6%,其中电极移位2例,囊袋感染2例,囊袋血肿2例,囊袋跳痛伴颈部疼痛1例,起搏器术后腹部持续抽动1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
2 并发症评估及处理
2.1 起搏电极脱位 例1:患者,男,64岁,安置VVI起搏器术后4 h,心电监护发现心率减慢,ECG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起搏信号而无夺获起搏。临床诊断为电极移位,立即手术调整电极位置,重新测试起搏阈值后固定电极。本例电极脱位的原因可能与电极固定不牢或病人过早大幅运动术侧上肢有关。另一患者术中发生快速房颤,未用磁铁检测起搏功能,术后出现不起搏,再手术时发现起搏电极与起搏器连接不到位。
2.2 起搏器囊袋感染与血肿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是较严重和较难处理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患者常担心引起全身感染或起搏功能失灵[1]。本组2例患者,安置DDD起搏器术后5~7 d出现囊袋局部红、肿,伴脓性分泌物,均予以局部换药,全身规范应用抗生素等处理,病情好转出院。此囊袋感染可能与天气炎热,患者术后出汗较多,未能及时更换敷料有关。另2例患者出现囊袋血肿,均无菌操作下抽取积血积液、换药、抗感染等处理后恢复。分析原因可能与术前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关。
2.3 起搏器囊袋跳痛伴颈部疼痛 例2:患者,女,71岁,安置VVI起搏器术后2月出现起搏器囊袋跳痛伴颈部疼痛。ECG示起搏器起搏感知功能良好,囊袋局部无红肿,恢复很好。考虑是否与起搏器脉冲电压有关,经调整后症状逐渐缓解。
2.4 起搏器术后腹部持续抽动 例3:患者,男,67岁,安置DDD起搏器术后出现腹部随心跳节奏的抽动,致使患者出现烦躁,按常规调低电压处理无效,后重新调整电极位置,症状消失。分析原因为电极位置不当,刺激膈肌而引起。
2.5 急性心包填塞 例4:患者,女,64岁,安置VVI起搏器术后即出现胸闷、气促、大汗伴血压下降。心脏B超示:大量心包积液。即行心包穿刺引流,引出血性积液约300 ml,症状缓解,第2日复查B超无心包积液。分析原因为术中操作不当引起损伤。
3 体 会
3.1 密切观察与监护 在起搏器安装的各阶段均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与监护,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注意患者的主诉,特别对完全依赖临时起搏器维持生命的患者,更应注意保证临时起搏器的功能良好,同时备好抢救药品。医护配合测试起搏阈值,并嘱患者咳嗽或深呼吸以观察电极的稳定性。如伴有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安置起搏器后及时用磁铁检测起搏功能。术后入监护室进行心电、血压的监护,并注意起搏器的感知及起搏功能,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
3.2 严格床头交接班 安置起搏器术后,因心内膜电极头插在右心室的肌小梁处,结合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导管电极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最适宜[2]。仔细检查伤口情况,注意砂袋压迫时间,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影响皮肤血运,造成囊袋局部皮肤坏死。注意心率是否与起搏频率相符,按时测量并记录体温,注意有无发热等。
3.3 加强出院后的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针对起搏器的特性,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开展以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传授有关携带起搏器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宣传随访的必要性,使患者增强随访意识。
【参考文献】[1] 赵 萍,徐晓梅,赵晓梅,等.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囊袋感染局部灌注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5):364.
[2] 梅 静,李淑荣,李肓红,等.安装人工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