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0-01-11 浏览次数:543次
血液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作者:徐会芬 孙 军 贺 伟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 方法 采用静脉给予高渗溶液,控制脱水速度,提高透析液钠浓度等预防透析中的失衡综合征。 结果 75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失衡综合征6例次(0.8%)。 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合理用药、及时处理是预防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关键。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失衡综合征 预防 护理 失衡综合征是血液透析中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3.4%~20.0% [1] ,是在透析开始后1h至透析后半期或结束后数小时内出现的一过性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综合征,持续数小时至24h后逐渐消失。常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首次透析或透析诱导期第2~3次、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间隔太长及透析不充分或蛋白质摄入过多。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嗜睡或烦躁不安、血压轻度升高等;少部分症状严重者则抽搐、精神异常、昏睡、甚至昏迷和死亡。脑电图示一过性的脑波强度异常增加。2002年6月~2003年10月,我院共行血液透析750例次,发生失衡综合征6例次,仅占透析患者的0.8%。现将透析中失衡综合征的预防措施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失衡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和机制 1.1 血液与脑脊液之间的溶质梯度差 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和体液潴留过多,在首次透析或透析诱导期,血浆中的毒素(尿素、肌酐等)水平下降过快,由于血脑屏障作用,脑脊液的尿素浓度下降缓慢,血脑之间产生尿素浓度梯度,从而产生渗透压梯度,使水进入脑脊液中,即尿素的反向渗透效应 [2] ,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 1.2 血液与脑脊液之间的pH失衡 尿毒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透析后血液中pH、HCO -3 、PaO 2 均升高,说明血透能很快纠正酸中毒。由于CO 2 通过血脑屏障弥散较快,而HCO -3 弥散较迟缓,造成脑脊液中pH的改善较迟,使脑细胞酸中毒 [2] 持续存在,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另外,尿毒症时血pH值下降,Hb和O 2 的亲和力低,容易解离。经过透析,血液中的酸中毒得到纠正后,Hb对O 2 的亲和力增加,更容易引起脑缺O 2 。透析中脑缺O 2 也是产生失衡综合征的原因 [1] 。 1.3 低钠血症 体液潴留显著的患者,因电解质重新分布,使脑组织处于低钠状态,也易发生失衡综合征。2 预防与护理 2.1 对体内毒素过多和体液潴留的患者 要严格执行诱导透析,防止血浆中溶质浓度下降过快。首次透析时使用低效率透析器,血流量宜小,跨膜压(TMP)宜低,连日进行,透析时间控制在2~3h,以后逐渐增加血液量,缓慢增加超滤,延长透析时间,使患者体内的毒素及多余的水分缓慢清除。 2.2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在首次透析及诱导透析时,在透析1h后及透析结束时分别常规给予50%葡萄糖60~100ml(有糖尿病者给予3%氯化钠40~60ml)补充血液中溶质浓度,可有效的防止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2.3 对低钠血症者 采用高钠透析液有预防效果。 2.4 危重患者 在透析时应及时给予O 2 吸入,防止脑缺O 2 ,可减少失衡综合征的发生。 2.5 对易发生失衡综合征的慢性透析患者有三个重要预防措施 (1)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力争使患者在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加在1~2kg以内,防止水潴留、高血压、心衰和透析中体液急剧变动而发生失衡综合征。(2)透析频率和强度要充分,减少透析时间,以免透析间隔太长造成透析不充分使体液潴留。(3)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血中毒素增长过多、过快。加强责任心,透析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意识状态等,做好护理记录。对在透析中发生轻度失衡综合征者,可立即减小血流量,降低TMP,静脉回路给予高张盐或高渗糖;对严重的失衡综合征患者,应停止透析,对症处理,抽搐或昏迷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行O 2 吸入,同时给予支持疗法,24h后症状可逐渐消失。参考文献 1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1992,96-97. 2 王质刚,史振伟.血液透析诱发多系统失衡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