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血液病学》

不合格血液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0-02-04  浏览次数:505次

不合格血液原因分析作者:杨雪斌,徐燕,张雪莲    【关键词】  血液  笔者就我站2001年5月~2005年5月4年来发生的不合格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探讨、分析不合格血液的产生,旨在找出原因,采取对策,减少、避免血液浪费。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    2001年5月~2005年5月参加献血的公民,年龄最大54岁,最小18岁,按献血量u(200ml=1u),分男、女统计、分类。  1.2  方法    献血后提取血清标本,按卫生部《献血者血液检验标准》检测,6项(血型除处)中,任意1项阳性或超标判定为不合格。重叠或多重感染以传染性指标计算。任何原因导致采血未达或超过标示量判为不合格,任何原因导致血液中出现溶血、污染(或疑似污染)、凝块、破漏袋(临床不予输用)判定为不合格。  1.3  检验与判定标准    各项检测严格按检验说明书操作,初、复检2次,以复检结果为准。2  结果与分析  红河州2001年5月~2005年5月共采血33225人次共47425.5u,男13572人次、21888.5u,女19653人次、25537.0u;不合格3332人次、3773.0u,男2800人次、3203.5u,女532人次、569.5u,不合格率为8.0%。男、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2477、P<0.001),与其他地区情况相吻合。  2.1  不合格血液原因分类    见表1。产生不合格血液有3方面原因,检验占96.7%、非标量占1.0%、其他占2.3%。说明导致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血液检验不合格。在检验不合格中,男性占84.9%、女性占15.1%,男、女差异有显著性(χ2=4.5、P<0.05),说明男性是构成检验不合格的主要群体,可能与男性社交范围和接触面广泛导致感染几率大有关。表1  不合格血液原因分类及构成  u(略)  2.2  检验不合格原因分类    见表2。检验不合格原因分非传染性占52.1%、传染性占44.5%。男、女差异有显著性(χ2=65.2、P<0.05)。在非传染性指标中,Hb占5.7%,其中女性不合格比例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生理、体质有关;ALT占94.3%,是非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的重要因素,男性(90.6%)远远高于女性(9.4%),可能与献血员服药、饮酒、运动、疲劳等因素有关,属非真性、生理性升高,红河州属少数民族地区,成年男性有饮酒的特性,因此,献血前应空腹和休息,可大幅度降低血液不合格率的发生。在传染性指标中,男性(占83.9%)高于女性(占16.1%),其中抗HIV(+)占8.3%、HBsAg(+)占52.2%,抗HVC(+)占21.9%,抗TP(+)占17.6,HBsAg(+)是传染性指标不合格的主要因素。红河州献血人群HBsAg携带率约10.2%,在检测33225人次中,有686人份血液不合率,占2.1%,说明HBsAg金标法检测还存在较高漏检率,在规范实验操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更好地减少血液浪费。红河州也是吸毒、HIV感染高发区之一,献血人群中抗HIV、抗HCV、抗TP感染水平较高,做好献血员筛选,排除可疑人员参加献血也是降低不合格血液产生的措施之一。表2  检验不合格原因分类及构成  u(略)  2.3  非标量及其他不合格原因分类    见表3。在非标量中,各种原因引发的献血反应是主要因素,占90.9%,血管细、血流凝滞占7.8%,采血操作不当占1.3%,在采血过程中,减少、控制献血反应的发生,可降低非标量的产生,提高血液合格率。血液中出现溶血、污染、凝块及破漏袋往往发生在血液的采集、加工和冷链环节中,可能与献血员手臂不洁、消毒不严、采血时间长、献血环境差及冷链管理不善有关。出现凝块占28.2%、溶血占19.5%、破漏袋占45.4%、污染(或凝似污染)占6.9%,虽然不合格量小,但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表3  非标量及其他不合格原因分类及构成  u(略)3  讨论  红河州不合格血液原因分析显示,红河州不合格血液发生率为8.0%,男性高于女性。血液不合格的3个方面原因中,检验是导致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献血员筛选过程中严格按卫生部《献血健康检查标准》执行,征询其病史、暴露史和危险行为,对可疑献血员采取由非预检献血转化为预检献血,加强检验人员业务培训,选择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试剂,减少HBsAg漏检率,提高血液合格率,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1)加强献血前禁忌事项的宣传教育,合理的膳食和休息,避免因服药、饮酒、运动、疲劳等因素引发非真性ALT生理性升高,使不合格血液转化为合格血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2)为献血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良好的气氛,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使非标量向标量转化,不仅可以提高血液的合格率,同时增加采血量,消除负面影响。(3)加强采血环境和献血员的清洁、消毒,规范采血、加工、冷链等环节的制度的操作,防止人为造成的血液浪费,从而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