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改良会阴侧切术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7-14  浏览次数:865次

 作者:唐素春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淮安223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分娩过程中不同会阴侧切角度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经阴道分娩初产妇3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150),对照组在胎儿娩出期采用45°侧切会阴(传统会阴侧切术),改良组采用25°~30°侧切会阴(改良会阴侧切术)。观察2组的切口疼痛程度、72 h活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改良组疼痛分级情况、产后72 h活动度、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的平产会阴侧切手术切口符合生理要求,临床效果优于传统会阴侧切术。

【关键词】  分娩 会阴侧切术 临床观察

    为避免会阴裂伤,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助产时常需行会阴切开术,手术效果直接影响产妇的恢复及生活质量。近年来国内会阴侧切术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会阴侧切的方法进行了改良,但临床效果尚不能确定。我院自2005年6月对平产会阴侧切手术切口进行了改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7月住院经阴道平产分娩的产妇300例,均为单胎头位,需缩短产程或会阴条件差,估计会阴裂伤不可避免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改良组年龄(26±4.2)岁,孕(39.41±1.59)周,新生儿体重(3163.48±324.21) g;对照组年龄(26±3.9)岁,孕(39.17±1.23)周,新生儿体重(3.1±3.3) kg。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改良组采用常规消毒行会阴神经阻滞麻醉后,待胎头着冠宫缩会阴体变薄、皮肤拉紧时,术者左手放于阴道内做指引,右手持侧切剪刀至会阴最低点,会阴后联合中线处,向左侧以25°~30°切开3 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侧切及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法。

    1.2.2  缝合方法  2组缝合方法及缝合材料相同,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间断缝合皮下组织、肌肉及皮肤。

    1.3  切口愈合评价标准  甲级愈合:伤口平整,局部无红肿、压痛及硬结;乙级愈合:伤口平整,皮肤发红、压痛或有硬结;感染伤口:局部组织压痛、红肿,伴有脓液或渗液,伤口裂开。

    1.4  疼痛程度指标  采用六级行为评分法。Ⅰ级:无痛或稍感不适。Ⅱ级:轻微疼痛。Ⅲ级: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正常生活。Ⅳ级: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Ⅴ级: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生活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Ⅵ级: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1]。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2组产妇疼痛程度的比较  改良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的比较  改良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改良组术中有15例产妇切口延伸,对照组有17例。

    表1  2组产妇疼痛程度比较(n=150,例)

    组  别疼痛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改良组104*35*7*4*对照组3128751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2组切口情况比较(n=150,例)

    组  别甲级愈合乙级愈合改良组150*0对照组13416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产妇72 h活动情况  改良组产后72 h的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3  2组产妇产后72 h的活动情况〔n=150,例(%)〕

    组  别哺乳姿势受限不受限大小便姿势受限不受限坐  姿受限不受限走  姿受限不受限改良组0(0)  150(100)*0(0)  150(100)*3(2.0)*147(98.0)*4(2.7)*146(97.3)*对照组31(20.7)119(79.3)38(25.3)112(74.7)45(30.0)105(70.0)45(30.0)105(7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及对围生期母婴安全要求的提高等原因,使平产分娩的会阴侧切率逐年上升。传统的会阴侧切方法多用于阴道助产手术,要求侧切角度大(>45°) 、切口长(4~5 cm)的大手术切口及麻醉范围广的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以便引导手术操作。现在临床上的平产分娩采用会阴侧切其意义仅是加速胎头娩出,减少产妇会阴损伤,如将传统的会阴侧切用于平产分娩会使很多产妇疼痛不止,活动不便,有的切口形成硬结愈合不良甚至个别切口裂开,需2次缝合,使产褥期恢复困难,影响生活质量。所以有必要对会阴切口进行改良。

    会阴是指阴道后联合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由外向内为皮肤、肌肉及筋膜、肛门外括约肌浅部、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深横肌、肛提肌的一部分均交会于中线,称为中心腱[2]。传统45°侧切时,球海绵体肌及肛提肌的一部分被切断损伤较大,而正中切开的部位是中心腱,切口出血少、损伤少、易愈合,但易伤及肛门括约肌。为避免这种缺点,根据会阴解剖的特点,切口愈靠近中心腱,肌肉及皮下组织越薄,血管分布越少。25°~30°会阴侧切法,达到了切口小、损伤肌肉少、易缝合,伤口愈合好的目的,由于切口与直肠和肛门形成了一定角度,若切口延长也不易造成会阴Ⅲ度裂伤,使产妇的损伤降到最小。

    我们的观察发现:改良组产妇缝合切口时疼痛≤Ⅱ级者占92.7%,对照组≤Ⅱ级者占39.3%,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后72 h各种活动姿势的受限程度,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切口延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延伸程度有差别,观察组切口延伸到皮下组织,对照组深达肌层,其原因是阴道出口呈椭圆形,在切口长度相等时,切口角度越大,相对的出口经线越小,胎儿娩出时阻力增大,伤及深组织的概率增高,所以传统的45°会阴侧切法易伤及肌层,而改良后的侧切只延伸到皮下组织。

    改良会阴侧切术注意事项:①准确选择切开角度:选择切开的最好时机在宫缩间歇期,或在胎头回缩时,因当子宫收缩过强,会阴组织高度膨胀时,会阴组织过渡牵拉扩张,若按30°切开,胎儿娩出后会阴组织回缩,可能切开的角度只有20°或更小。②正确估计切口的大小及扩展性:若胎儿过大或阴道助产时,需加大切口,避免伤及直肠,Ⅲ度会阴裂伤。缝合完毕后常规肛诊发现异常及时纠正。

    正确掌握改良会阴侧切术可缩短缝合时间,减轻产妇痛苦,切口愈合好,产后活动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宁华.疼痛定量评定的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8):2738-2739.

[2] 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