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治疗白血病口腔溃疡效果观察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2-12-26 浏览次数:816次
作者 作者单位
朱雪梅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江西赣州,341000
口腔溃疡是白血病较常见的感染症状之一,轻者增加病人的痛苦,可因庝痛影响进食,造成营养缺乏、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重者发生败血症而死亡,我院血液科自2009年 03月至2010年09月对60例病人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用药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供大家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病人60例,年龄17岁—65岁,男42例,女18例,均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入院前已发生口腔溃疡者4例,化疗后3—5天出现不同程度溃疡者56例,溃疡面积最小者0.1厘米×0.3厘米,最大者1.5厘米×2.5厘米,溃疡最多者7处,最少者2处。
典型病例:患者女,30岁,农民,因出现持续高热头晕,在当地医院诊治一周,体温未退,于2010年05月09日转入我院。入院时体温40.2℃。检查口腔时发现口角、左右颊部、舌尖、舌面有0.1厘米×0.3厘米~1.5厘米×2厘米大小不等溃疡8处。
医疗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原则:抗炎、DA化疗方案及支持疗法。
护理诊断:体温过高;口腔粘膜改变;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焦虑。护理措施:降温;口腔护理;饮食及心理支持疗法。入院后将0.05%碘伏液漱口后 5%碘伏涂于溃疡面,每日5次,第三天口腔溃疡面无分泌物,红肿减退,疼痛减轻,能进半流饮食,七天后全部愈合,继续用0.05%碘伏液漱口,至出院无新溃疡发生。
1.2方法
1.2.1按入院先后采取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两组病人根据细菌培养加药敏结果应用抗生素和维生素治疗。
同时,观察组含漱0.05%碘伏液5分钟~10分钟后,用消毒棉签在5%碘伏液中浸没30秒左右取出轻轻涂于溃疡面上,每天5次;对照组含漱0.02%呋喃西林液5分钟~10分钟后,将锡类散涂于溃疡面,每天5次。一周内每日九点检查口腔溃疡灶愈合情况,并倾听病人主诉。
1.2.2疗效标准 治愈:一周内溃疡灶消失,无口腔疼痛。好转:一周内溃疡部分好转,疼痛缓解。无效:一周内溃疡灶未消失,甚至出现新的溃疡或面积有所增大,疼痛无好转者。
2 结果
见表1。
组别 例数 治愈率 例数 好转率 例数 无效率 例数
观察组 30 83.3% 25 16.7% 5 0% 0
对照组 30 30.0% 9 50.0% 15 20.0% 6
从表1中可看出,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 检验,呈显著性差异(P<0.05)。
3 护理要点
3.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况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帮助其克服悲观绝望心理,并向其介绍同种病例口腔溃疡治愈的情况以及治疗的大致方法和疗效,使病人能积极主动配合。
3.2漱口时注意点 如病人含漱时感到疲劳,可把含漱液吐出,稍休息后再漱至规定时间。
3.3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口腔粘膜,冬天须将蒸馏水加热至38℃~40℃,以减少冷刺激。
3.4加强全身营养,鼓励病人进食温凉、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5 碘伏液稀释后稳定性差,故宜现配现用。
4 讨论
4.1白血病患者产生口腔溃疡的诱因有机体抵抗力下降,化疗药物直接损伤口腔粘膜,自身因素如发热、脱水等,大剂量抗生素的应用使口腔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多,而且大多数表现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性感染。碘伏液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结合而成的水溶液,可在治疗创面形成一层极薄的杀菌薄膜,缓慢持久地释放有效碘,使细菌的胞质或胞膜内巯基、多肽和蛋白酶在数秒内被碘化或氧化,使之失活并丧失复制及遗传功能,对各类细菌、芽孢、病毒、真菌、原虫有广谱杀菌作用并能维持较长时间。
4.2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把好无菌操作关,防止交叉感染。
4.3采用碘伏液行口腔护理治疗我们发现碘伏液不但具有杀菌、消肿,而且可使溃疡面渗出液减少,收敛较快,促进新生肉芽生长,愈合快,对口腔粘膜无刺激,不着色,无味,病人无不适感而易接受。
【参考文献】
[1]史爱珍,严翎.0.5%聚维酮碘用于口腔清洗消毒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杂志, 2001, 2:137-138.
[2]李娇娥,刘敏.强氧化离子水含漱治疗口腔溃疡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 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