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介入治疗后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研究
发表时间:2014-10-09 浏览次数:1191次
目前,临床常取抑制胃酸、止血、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虽然能够控制疾病的发展,但是再出血的几率相对较高。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 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9例,女29 例;年龄24~64岁,平均(41.30±2.65)岁;出血时间21~53 h,平均(43.62±1.69)h;出血量358.84~563.16 ml,平均(4 362.55±26.95)ml。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②呕吐物呈咖啡样。 ③溃疡直径为(1.25±0.75)cm。④意识清醒。⑤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②血液异常。 ③呼吸道肿瘤疾病。④存在门脉高压性胃病。⑤复发、多发性溃疡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输液治疗,纠正酸碱质失衡症状,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应及时行输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三联法治疗。用药方案如下:取20 mg埃索美拉唑钠(静脉推注)、1.0 g羟氨苄青霉素(口服)、0.5 g替硝唑(口服)治疗,每天用药2次,持续用药7 d后,再取20 mg埃索美拉唑钠治疗7 d。观察组采用胃镜介入治疗后联合常规三联法治疗。患者入院治疗期间,若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活动性出血症状,按照1: 10 000的比例取去甲肾上腺素对出血部位行镜下注射治疗,每处出血部位用药1 ml。
1.3 临床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②了解72 h后空腹胃液pH值。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用药治疗3 d内,未见活动性出血症状。有效:用药治疗5 d内,未见活动性出血症状。无效:用药治疗5 d后,活动性出血症状仍未见好转。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5.69,P<0.05).
2.2 空腹胃液pH值:用药3 d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胃液 pH值为(6.94±0.49),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胃液pH值为(5.19±0.4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中消化性胃溃疡是该疾病的主要合并症状之一。有学者指出,当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后,未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不仅会引发休克症状,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1]。以往的治疗方式以常规三联法为主,即利用埃索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替硝唑联合用药,达到控制出血、镇痛、抗感染的目的。然而,该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空腹胃酸pH值[2]。针对该现象我们医院主要在常规三联法治疗的基础上取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该方式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能够提高胃酸pH值,促使血小板聚集,控制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症状。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空腹胃酸pH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胃镜介入治疗后联合常规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学者指出,采用胃镜结合抑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消化道出血症状。本组研究结果与其相符。综上所述,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后,采用胃镜介入治疗联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值得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胡茂东,尹 娜,王金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结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1,11(12):2196.
[2] 王小华.上消化道出血192例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12(2):373.
[收稿日期:2014-04-15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