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上消化道出血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脾栓塞治疗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24  浏览次数:1006次

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致死率可达40%以上,且一次出血后6周内再出血概率达60%[1]。如何迅速有效的控制出血,预防再次出血成为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2年3月我院消化内科43例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龄43~67岁,平均48.6岁。实施手术前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CT检查,确诊为肝硬化伴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或伴有胃底静脉曲张患者。43例患者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5例,乙醇性肝硬化者8例。

1.2 临床表现:患者以呕血及黑便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出现乏力、头晕、肤色苍白、冷汗、烦躁、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昏厥。

1.3 纳入标准:肝硬化伴上消化道静脉曲张或伴有胃底静脉曲张者;签署手术协议书者;无介入禁忌证者。

1.4 排除标准:单纯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者;异物损伤引发出血者;存在严重禁忌证者;回访未获得有效信息或回访中断者。

1.5 方法 1.5.1 术前准备:43例患者术前行常规检查血液常规、凝血功能、X线透视、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 1.5.2 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胃镜为Olympus.160型电子胃镜,套扎器为COOK公司生产。患者左侧卧位,头后仰,首先以胃境判断出血部位及静脉曲张程度,安装套扎器,再次进境,从齿状线上2.0 cm开始,对曲张静脉隆起进行充分吸引,自上而下逐次套扎,注意避免接触溃疡及糜烂部位。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静脉应在其出血部位或/和下方1 cm进行套扎,套扎数根据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及数量而定。 1.5.3 部分性脾栓塞术:经股静脉实施Seldinger穿刺术,将导管移动至脾动脉主干后推注碘比醇进行造影。造影成功后将导管移至脾动脉的中下级分支,将1 mm×1 mm×1 mm明胶海绵、16万 U庆大霉素及造影剂等混合后经脾管缓慢注入。当脾动脉的血流减缓时即停止栓塞,一般栓塞面积控制在脾脏的40%~70%左右为宜。同时,根据密度减低区与脾脏的比例判断栓塞范围[2]。 1.5.4 术后处理:患者术后常规广谱抗生素使用7 d,接受保肝、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43例患者均实现近期止血,有效率为100%,1个月后再出血者2例,止血成功率为95.3%,复发率为4.7%,43例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导致消化系统淤血,食管下段、贲门胃底静脉曲张,脾脏增大、功能亢进,继而并发上消化道静脉破裂大出血而危及患者的生命[3]。由于上消化道出血大多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常规的内科治疗短时间内再出血的可能性较大,而传统的TIPSS及外科手术创伤较大,适用范围狭窄,且并发症较大,死亡率较高,临床使用受到限制[4]。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简单易行,不仅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紧急处理,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其再次出血。由于被套扎的静脉会继发性的形成血栓,出现腐烂脱落,引起曲张静脉的闭锁,可以有效的控制活动性出血,同时可以消除曲张的静脉,避免再次出血。部分性脾栓塞术具有便捷、有效、微创的特点,能有迅速有效的控制脾功能亢进,降低门静脉高压,从而达到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目的。同时以栓塞术可替代脾切除术可以避免因脾脏切除而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利于患者的恢复。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脾栓塞术可有效的控制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朱 军,曹跃勇,黄 勇,等.介入性门脉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3):572.

[2] 张永山,潘光明.肝癌伴脾功能亢进双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J]. 吉林医学,2011,32(28):5922.

[3] 薛 克,权 晖,何 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9):1236.

[4] 张爱荣,别会鑫,王 荣.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26):5514.

[收稿日期:2014-04-15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