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与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6 浏览次数:894次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指胃酸、胃蛋白酶侵袭球部黏膜,超过球部黏膜的防御力引起的疾病,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1]。患者多可见空腹时疼痛,进餐后缓解,部分患者于睡前或后半夜出现疼痛。临床多采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滞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给予雷尼替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入院时均有腹痛、黑便、呕血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伴头晕、心悸、低血压等症状。排除合并失血性休克、恶性肿瘤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患者,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重大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65岁,平均(48.5±4.3)岁;观察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6岁,平均(48.4±4.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给予奥美拉唑20 mg,1次/d,睡前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雷尼替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给予雷尼替丁150 mg加奥美拉唑20 mg于睡前口服,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即Hp感染情况,分析两组Hp根除率即活动期溃疡愈合率等情况。
1.3疗效标准:Hp根除标准:治疗结束后4~6周,胃镜、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阴性即为Hp根除。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Hp检测转阴,溃疡处黏膜修复或遗留白色瘢痕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胃镜复查Hp指数下降,黏膜表面可见1个以上溃疡面,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未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Hp指数仍异常,黏膜表面溃疡无显著变化为无效[3]。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效能为α=0.05。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显效23例(60.5%),有效13例(34.2%),无效2例(5.3%),总有效率94.7%。对照组显效14例(46.7%),有效12例(40%),无效4例(13.3%),总有效率86.7%。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Hp根除情况比较:治疗4周后,观察组Hp根除率92.1%(35/38),对照组Hp根除率为76.7%(23/30)。对照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
3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为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患者病史可长达几年或十几年。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秋冬或冬春之交季节,可于服用解热镇痛药或消炎药或不良情绪后诱发。部分患者无典型的疼痛症状,仅有无规律性的上腹隐痛,可伴厌食、嗳气、腹胀等症状。有报道显示,Hp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为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目前临床主要治疗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加抗生素[4]。奥美拉唑为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显著的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抑制H+-K+-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抑酸能力强。雷尼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阻断壁细胞上的组胺H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奥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可发挥协同作用,显著抑制胃酸分泌,有效清除Hp[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雷尼替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优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Hp根除率显著高于单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示雷尼替丁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吴保华.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95.
[2]谢银兰.不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9.
[3]周槐娜,熊江琴,黄捷平.雷贝拉唑阶梯停药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近期及远期疗效的初步观察[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51(6):52.
[4]李伙桂.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9):1156.
[5]高峰.温胃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