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09 浏览次数:882次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临床收治的患者大多属中晚期,单纯手术疗效不够理想。术后辅助治疗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放疗加化疗的合并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使用放疗联合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各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收治40例晚期食管癌,均为经病理学确诊的食管癌,可进流质、半流质或普食者,无胸部放疗史,治疗前均经食管吞钡摄片、胸部CT、腹部B超或CT、血常规、生化等相关检查,并且符合放疗适应证的Ⅱ期和Ⅲ期患者,其中鳞癌36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腺鳞癌1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4~85岁,中位年龄65.2岁。KPS≥8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有客观可测量的病灶。其中单纯放疗组20例,同步放化疗组20例。
1.2 治疗方法:单纯放疗组在模拟机下定位,采用三野(前野+双后斜野)等中心方式照射,根据食管钡餐造影X线和CT所示肿瘤外侵范围确定照射野边界,上下界为病变上下界各外延125px,侧界为肿瘤侧界外延2~75px。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通过体表照射食管病变。剂量达到38~40Gy后,缩野避脊髓,总剂量为60~70Gy,时间为45~51d。同步放化疗组其中放疗方式同单纯放疗组,放疗第l天开始同时化疗,紫杉醇135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顺铂20mg/(m2·d),紫杉醇之后静脉滴注,第1~3天,每21天为1个周期。紫杉醇每次用药前12h口服地塞米松8mg;用药 前6h口服地塞米松8mg,用药前0.5h静脉推注西米替丁400mg,肌内注射苯海拉明50mg,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1.3 疗效评价[1]:疗效评价按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进展(PD),总有效率(RR)=(CR+PR)/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与随访: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随访: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失访2例,随访率95%。
2.2 近期有效率:按世界卫生组织实体瘤评价标准评价,放化疗组有效率(CR+PR)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参照WHO有关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的分级标准,毒副反应中食欲不振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的Ⅰ、Ⅱ级为40.0%,Ⅲ、Ⅳ级为50.0%,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的20%和15%(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同步放化疗组的Ⅰ、Ⅱ级为60%,Ⅲ、Ⅳ级为10.0%,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的10.0%和0(P<0.01)。其他治疗反应主要有放射性食管炎、气管炎、纵隔炎、胃炎和白细胞减少。两组治疗前后均未见肝、肾功能明显受损及Ⅲ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均无放射性肺炎及脊髓炎的 发生。
3 讨论
美国肿瘤放射治疗组(RTOG)和Reddy等的随机试验显示同时放化疗组的1年及2年生存率明显提高,2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38%。AL-sarraf等[2]随机试验显示,接受放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27%与手术相当。本组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中,放化组的近期有效率为80%,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显著。表明放疗同时化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胡军等[3]研究发现,同步放化疗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
放化疗结合可以相互杀灭对抗治疗的肿瘤细胞克隆产生,互相增效。放疗可增强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从而增强局部肿瘤的杀伤作用,避免了肿瘤细胞在放疗后的加速再增反应。化疗通过消除微小隐匿转移灶,降低远处转移率。放疗使肿瘤退缩,使瘤细胞增殖,此时化疗更加敏感,放化疗联合治疗是全身与局部治疗的配合,能相互协同、相互补充和相互加强[4]。
综上所述,放化疗同步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TherasseP,ArbuckSG,EisenhauerEA,etal.Newguidelinestoevaluatetheresponsetotreatmentinsolidstumors[J].NatlCancerInst,2000,92(3):205.
[2]AL-sarraf,MartzK,HerskovicA,etal.ProgressreportofcombinedchemoradiotherapyVersusradiotherapyaloneinpatientswithesophagealCancer:aintergroupStudy[J].JClinOncol,1997,15(1):277.
[3] 胡 军.同步放疗、化疗和单纯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12,4(2):739.
[4] 陈桂园,王丽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0,10(4):357.
[收稿日期:2013-08-25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