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钠尿肽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09-05-27 浏览次数:928次
作者:刘立志,丁群力 作者单位:1.奉化市人民医院,浙江奉化;2.宁波大学附属医院,浙江宁波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脑钠尿肽;肌酸激酶同功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心肌缺血性疾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STEMI),其共同病理生理特征是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血浆B型脑钠尿肽(BNP)是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临床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清标记物已得到共识[1],近年发现,心肌缺血也可以引起BNP水平特异性改变[2],本文通过测定血浆BNP水平,探讨分析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心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对ACS早期客观评估及诊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本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住院的ACS患者62例,男42例,女2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三组:(1)STEMI组:持续典型胸痛30 min以上,典型心电图演变,心肌酶达到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共26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0.2±10.2岁。(2)NSTEM组:持续胸痛30min以上,心肌酶达到AMI诊断标准,但心电图无ST段抬高,共2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4.5±9.8岁。(3)UA组:近48h内静息或自发性心绞痛,伴有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但无ST段抬高,心肌酶未达到AMI诊断标准,共14例,其中男女性各7例,平均年龄51.5±12.8岁。另设对照(Control)组:门诊健康体检者共20例,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9.2±12.6岁。上述患者均排除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病史及近期无明显感染病史,且均无慢性心力衰竭病史,各组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血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采集所有入选对象年龄、性别、病史、服药史、血压、心率、症状体征、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动态改变,症状发生时间,以放射免疫法(RIA)及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测定入院即时及次日清晨血浆中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_MB)水平,所有患者入院后7~10日测定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或者构成比,统计采用χ2检验。BNP与各项指标之间用Person方法做线性相关分析。以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NP、cTnI水平测定:见表1。STE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UA组(P<0.05)和对照组(P<0.01),STEMI组BNP阳性率为79.3%(21/26),NSTEMI组为31.7%(7/22),UA组为11.2%(2/14),对照组为5%(1/20)。对照组cTnI结果小于0.2ng/mL,均低于方法的最低检测限;UA组cTnI结果小于1.0ng/mL;STEMI组和NSTEMI组cTnI全部升高。明显高于UA组和对照组(P<0.01),STEMI组和NSTEMI组cTnI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提示,cTnI升高与否对ACS早期诊断分型的灵敏度达100%,特异性94.8%。表1 各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BNP浓度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UA比较△P<0.05
2.2 血浆BNP浓度、cTnI浓度、CK_MB浓度、LVEF相关分析:ACS患者血浆BNP浓度与CK_MB水平呈正相关(r= 0.621,P<0.05),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78,P<0.01),与cTnI无相关关系。
3 讨论
目前,BNP已成为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最近报告[2],BNP在ACS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BNP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心衰时左心室的牵张和心室壁张力的增加对BNP的合成和分泌起主要调节作用。 Asada等[3]发现,多巴胺诱发的心肌缺血患者血浆BNP水平也明显升高。低氧同样也会引起BNP的释放,表明心肌缺血可以刺激整个心脏激素系统[4]。在AMI早期(6小时内)血浆BNP水平即已升高[5]。这些研究都证明了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启动因子。在本文中,ACS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TE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NSTEMI组(P<0.05),两组均明显高于UA组,可能由于ACS的发病机制为冠脉斑块不稳定发生破裂、表面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致心肌梗死,所以,血浆BNP值升高,以及升高的程度与斑块不稳定程度和心肌缺血坏死的程度密切相关,BNP水平与CK_MB呈显著正相关也支持了这一点。
本文结果也表明,ACS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表明BNP可能是冠心病患者远期死亡率的预测因子,并可作为评价ACS患者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Omland等[6]认为BNP比其它常用的危险因子更有价值,BNP越高,其远期预后越差。
本文证实,ACS时血浆BNP的升高是心肌细胞急性缺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并且其升高程度与梗死面积有关,是反映心肌缺血损伤程度的一个新指标,并可作为评价ACS患者早期诊断及危险分层的独立预测因子。
【参考文献】[1]Troughton R W,Frampton C M,Yahdle T G, et al. Treatment of heart failure guided by plasma aminoterminal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J].Lancet,2000,355(9210):1126-1130.
[2]Connel JMC,Davies E. The new biology of aldosterone[J]. J Endocrinol, 2005,186:1-20.
[3]Asada J, Tsuji H, Iwasaka T, et al. Iwasaka T, et al. Usefulnes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redicting dobutamine-induced myocardial ischemia[J]. Am J Cardiol, 2004,93(6):702-704.
[4]HopkinsWE, Chen Z, Fukagawa NK, et al. Increased atrial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 in adults with 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Circulation, 2004,109(23):2872-2877.
[5]Morita E, Yasue H, YoshimuraM, et al. Increased plasma levels of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1993,88:82-91.
[6]Omland T, Persson A, NG L, et al. N_terminal pro_B_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long_term morta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Circulation,2002,106(23):291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