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759次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炎性反应性肠道疾病,发病部位主要是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隐痛、腹泻、便秘或干稀交替出现等[1].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肠道感染、自身免疫等有关;中医认为湿热蕴结、湿浊内阻等诱发气血不通,导致了腹痛、痢下赤白等症状[2].我院自2005年3月~2013年3月共进行慢性结肠炎治疗122例,现对其用药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慢性结肠炎治疗的122例患者,按其临床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的抗生素等方法治疗),其中男37例,女24例,年龄38~70岁,平均(38.2±1.1)岁,病程8~12年,平均病程9.9年;试验组61例(给予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汤剂等中医方法治疗),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39~69岁,平均(39.0±0.2)岁,病程7~15年,平均病程10年。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胀痛、大便糖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口服水杨酸磺胺吡啶片,4~6g/d,分4次服,结合0.5%灭滴灵100ml,每个疗程10d,疗程之间停4d,连续3个疗程。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每晚睡前用中药汤剂100ml保留灌肠(中药:黄柏、黄连、苦参、白及、黄芪、白头翁、木香、珍珠粉、银花、地榆、仙鹤草、石榴皮),2次/周,2周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4d,连续3个疗程。 1.3 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诊断标准[3].治愈:用药 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6个月内无复发,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肠镜复查肠黏膜病变显着减轻;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变化,结肠镜复查无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理论将慢性结肠炎属于“久痢”和“久泻”等范畴。慢性结肠炎通常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异性(有明确原因的结肠炎)和非特异性(病因不明的结肠炎)两类[4].因此根据病因选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05年3月~2013年3月于我院进行慢性结肠炎治疗的122例患者,按其临床用药方案分为对照组61例(给予西医的抗生素等方法治疗),试验组61例(给予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汤剂等中医方法治疗)。分析统计结果得出结论:慢性结肠炎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到98.4%,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后的疗效82.0%.中药作为一种有效的调理和治疗方法,对于慢性结肠炎患者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于慢性结肠炎的用药治疗,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有着良好的疗效,从而为临床选药提供一定的诊疗思路以及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4 参考文献 [1] 胡维铭,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生700问[M].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55. [2] 邓国良。慢性结肠炎的中医疗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7,5(5):18. [3] 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J].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45. [4] 彭 林,陈金泉,马普伟。中医宏观辨证结合微观辨证治疗湿热泄泻型慢性结肠炎40例[J].四川中医,2005,23(7):54. [收稿日期:2013-12-09 编校:潘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