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666次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由于不能在患者的身体上发现有其他器质性的疾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导致患者出现持续或者反复性的上腹部症候群,因此称之为功能性消化不良[1]。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多项因素等均可以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该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疾病反复持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等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因此临床上没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效药[2]。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生活习惯以及精神因素等均有可能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采用胃动力药物,但其治疗效果不显著,不能有效根治。因此笔者主要是探讨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共110例,年龄21~39岁,其中男63例,女4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有腹部疼痛、恶性、反酸并且伴有烧灼感、食欲减弱等。并且入选患者在接受胃部内镜检查并没有发现消化道有显著器质性病变、糜烂、溃疡或者肿瘤等。进行实验室检查,其数据均为正常,排除具有肝脏、胆脏或者肠道等的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糖尿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神经疾病患者、风湿疾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联合治疗,共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西医胃动力药物治疗,共55例。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病症类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胃动力药物治疗,主要采用多潘立酮10mg,每天需要服药3次,叮嘱患者必须要吃饭前30分钟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阿米替林。患者需要每天服药2次,25mg/次。同时在治疗期间要适当给予患者各类精神药物以及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患者的食欲恢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除,但仍有部分症状未能够完全消失,但对比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还出现有恶化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60的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数数据采用χ2 检验,置信水平为005。2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的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患者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观察组55 30(545) 22(400) 3(545) 945对照组55 18(327) 27(491) 10(182) 818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会引起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恶心、食欲下降、反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仍没有完全明确,西医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只能通过胃动力药物,抑制胃酸药物等对症治疗。多潘立酮是目前被认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药物,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是抑制外周的多巴胺受体,使得胃功能得到高速,增加胃窦以及十二指肠的胃部运动,使得幽门收缩有恢复规律性收缩,是一种促进胃动力药[3]。本组资料中主要在使用多潘立酮的基础上,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从根本上消除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抗抑郁要联合胃动力药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与阿米替林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与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情绪有一定的相关性。单纯采用胃动力药只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采用抗抑郁药能够有效针对导致患者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胃动力药物能够提高患者的胃肠动力,使得胃排空得到改善。而阿米替林可以帮助能够改善患者食欲不振,抗抑郁等作用。并且该联合治疗用药方案的疗效显著,药物费用较低,患者能够较快恢复,是一种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用药治疗方案。综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采用联合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还要叮嘱患者注意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适当需要进行压力的释放,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释放压力。
4 参考文献
[1] 林 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122.
[2] 闫 琴.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5):5222.
[3] 谷大磊.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的治疗分析[J].医药前沿,2013,22(22):187.[收稿日期:2013-12-13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