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4-02-21 浏览次数:725次
便秘主要是由多种疾病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一般指的是排便不畅的状态,即便次较少且排出困难或不尽感等,主要包括两种情况,即粪便干燥排出不畅与粪便虽不干但难排出[1]。从中医学角度来看,临床便秘多数是由于大肠积热、气滞以及阴阳气血亏虚等因素所造成的,从而导致大肠功能失常。笔者主要选择了100例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用于其治疗过程之中,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我中心门诊的100例便秘患儿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2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3.02±0.32)岁;病程4 d~6个月,平均(3.09±0.11)个月。将本组患儿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首先口服金双歧及VB1,服药剂量按照患儿的体重、年龄等进行调整。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身消导颗粒进行治疗,按照患儿的年龄进行给药:<1岁患儿,半袋/次,2次/d;2~6岁患儿,1~2袋/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具体药方包括:生黄芪、全瓜蒌、白术、决明子、薏苡仁各15 g,肉苁蓉12 g,当归、火麻仁、升麻各10 g。煎服,剂量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进行服用:<1 岁患儿5~10 ml/次,2次/d;2~6岁患儿10~30 ml/次,2次/d。疗程5 d。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判定标准》中关于便秘的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服药1~2 d之后,大便形状恢复正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完全消失,食欲显著改善,未见腹痛、腹泻等不良症状,且停药1周之内无反复。有效:大便能排出但是仍然较困难、便干,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改善,未见腹痛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复发。无效:大便不能解出,不良症状未见显著改善,且有进一步恶化的发展趋势。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加以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3 讨论
小儿便秘是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多发于人工喂养儿,而母乳喂养儿发生便秘的概率较小。小儿便秘大部分是由于肠内容物在肠内所停留的时间较长而使得结肠吸收水分与电解质过多而引起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如下2点:①小儿进食量较少或者进食的食物缺乏纤维素类物质,食物消化之后液体吸收剩余的残渣量较少,家属缺乏小儿喂养方面的知识,不知道主动地为小儿添加辅食以及补充水分,从而导致肠内容物相对较少,对结肠运动的刺激程度也明显减轻。②小儿腹肌与盆肌未得到充分地发育,肌张力不充分,排便动力匮乏,难以将粪便排出体外。对此,应该注意加强对小儿便秘进行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照组主要在口服金双歧以及VB1联合健身消导颗粒进行治疗,但其效果不理想。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进行治疗,在中药组方中,生黄芪、升麻具有平补气阴之功效;全瓜蒌可开肺润肠;肉苁蓉可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当归可养血敛阴,润肠通便,白术可燥脾止泻,决明子可清肝润肠,火麻仁可润肠通便,薏苡仁利水渗湿,补肺清热。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在小儿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4 参考文献
[1] 严绍明.红枣汤治疗小儿单纯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5):466.
[2] 李时珍.本草纲目[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