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2-12 浏览次数:644次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入已成为肝癌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1]。对于患者而言,他属于一个创伤性的操作,会造成疼痛、出血、焦虑、抑郁等不适,我科于2011年12月~2013年1月对62例肝癌患者进行了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科施行肝癌介入术的患者124例,其中男98例,女26例,年龄23~51岁,中位年龄42岁,将12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对照组对介入患者常规行术前宣教,备皮、更衣,留置静脉套管针,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术中配合事项,介入后嘱卧床休息24h,保持右下肢伸直位24h,沙袋压迫右腹股沟伤口4~6h,并注意观察伤口肿胀、渗血情况。观察组在施行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于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进行了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情绪变化情况、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舒适度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①干预前后均指导患者自行填写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两量表分别有20项条目,其中17项按“没有或很少时问”、“少部分时间”、“相当多时问”、“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进行4级正向评分,而其中第5项、第9项、第13项采用4级反向评分,1分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分表示有时有,3分表示大部分时间有,4分表示绝大部分时间或所有时间都有。将各条目所得分数相加乘以1.25后取整数获得标准分,总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存在的焦虑或抑郁情绪越严重。标准分<50分表示无焦虑或抑郁,50~59分为轻度,60~69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1]。②介入术中心电监护记录心率和血压情况。③介入术后疼痛程度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2],即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4分为轻度疼痛,5~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让患者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过去24h其疼痛平均程度的数字。④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为科内自行设计的,以100分为满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1.4 数据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 介入术中两组患者心率和血压情况的比较:介入术中观察组患者心率和血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2.3 两组患者介入术后疼痛程度的比较:观察组患者介入术后轻度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对照组满意度总分为80.64分,观察组为98.38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
3.1 介入术前心理护理:介入术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有否疼痛、心理、睡眠状况、家庭经济及支持情况等,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手术需配合事项,对有腹部胀痛、睡眠不好的患者,与医生沟通,予止痛支持治疗,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减少介入治疗的应激反应。术前2d,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大小便,注意用屏风遮挡,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其感觉。术前1天指导患者练习保持右下肢伸直位在床上大小便,通过反复的训练,以达到变 “事后护理”为“事先控制”的目的。术前晚嘱听轻音乐,尽量放松心情,保证睡眠,术日晨予更衣,留置静脉套管针。3.2 介入术中心理护理:术中播放轻音乐,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操作者动作轻柔,稳准,已减少不适,同时一边讲解操作的进程,让患者在知情的状态进行介入,满足知情的心理需求,助手要严密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全程关注患者的心理,适时予安慰、鼓励,稳住患者的情绪。3.3 介入术后心理护理:介入术后,由助手及护送员护送患者回到病房,家属可一起陪同,助手期间可告知家属手术的大致过程,成功顺利与否,让家属放心,责任护士与助手交接患者后,首先祝贺其手术成功,感谢其术中配合,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肿胀,沙袋压迫局部,避免出血,同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12h,在患者的腰部垫一水垫或在其腰部酸累不适时帮助按摩,增加其舒适度,发生恶心、呕吐时,要及时清理,协助漱口,保持清洁舒适。
4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学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护人员需要掌握医学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肝癌患者多发生在中年男性身上,此年龄段正值事业的高峰,一旦发病,角色改变,难以接受,往往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而介入术化疗是一种侵入性操作,除引起患者的疼痛不适和情绪改变外,还存在着并发症的风险[3],本组资料通过对62例肝癌介入术的患者在介入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实施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包括依据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社会干预,舒适的体位护理等,确保了介入术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预防和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血压的波动低于对照组,表明情绪稳定。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综合治疗肿瘤疾病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必要保证,在肿瘤整体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肝癌介入术患者实施适时的心理护理干预,全面收集资料,观察患者的言行及时发现其心理问题,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及相关因素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或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预防和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满足患者人性化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也将是癌症患者心理护理的发展方向。
5 参考文献
[1] 胡 慧,曾等娣,盛传玲,等.舒适护理在消化内镜诊疗中的临床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3):91.
[2] 陈京立.2l世纪的临床护理管理者[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04.
[3] 李小寒,尚小梅.基础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
[收稿日期:2013-11-07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