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30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6 浏览次数:647次
作者:刘海 郭致平 作者单位:650011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乳果糖 支链氨基酸 低蛋白饮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在我科2006年4月~2008年6月住院患者中,选择因肝硬化出现肝性脑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男29例,女11例,年龄52~72岁,其中乙肝肝硬化20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胆汁瘀积性肝硬化7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及原发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将40例病患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两组均给予祛除诱因、低蛋白饮食、支链氨基酸、乳果糖、保肝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门冬氨酸鸟氨酸10g~2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1]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昏迷天数及神志变化。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组采用双侧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结 果
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与一般常规治疗相比,治疗组经过7天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检验结果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但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以及间接胆红素(IBIL)下降不明显;而对照组经过一般抗肝性脑病治疗后对于各项肝功能指标未见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经过治疗后,观察患者神志情况,治疗组24小时内、48小时、72小时清醒率均大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于治疗后96小时后死亡1例,对照组于治疗后72小时死亡1例(见表3)。表1 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前后各项指标监测变化(略)表2 给予肝性脑病常规治疗(不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监测变化(略)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神志清醒率(%)与治疗时间的临床观察列表(略)
治疗组于治疗后96小时后死亡1例,对照组于治疗后72小时死亡1 例。
讨 论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是复杂有争议的,有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但以氨中毒的研究最多,最确有实际[2]。 本药能直接参与肝细胞中的鸟氨酸循环,使肝细胞摄入的大部分血氨与鸟氨酸结合,通过尿素循环,生成尿素,最终以无毒的形式排出体外;门冬氨酸间接参与三羧酸循环及核酸的合成,提供能量代谢的中间产物,增强肝脏供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迅速降低过高的血氨,促进肝细胞自身的修护和再生,从而有效地改善肝功能[3]。
我们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治疗前后经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经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患者,其实验室检查结果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数据明显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但胆红素素数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过程中发现,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的患者,其神志清醒率及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临床治疗中,快速扭转肝性脑病患者的意识障碍,对于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具有重大意义。而我们发现,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快速激活肝脏解毒功能中的关键酶,从而快速改善肝性脑病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神志清醒率并且极大缩短清醒时间。
综上所述,门冬氨酸鸟氨酸在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中,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不存在明显的全身毒副作用。所以,我们认为,门冬氨酸鸟氨酸在临床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应用的意义,并应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继续研究和观察,以期在临床工作中改善肝性脑病的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主编.现代消化病药物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415.
2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5:2026-202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05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