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胃毕Ⅱ氏切除术后胃瘫21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623次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毕Ⅱ氏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1989—2011年320例胃毕Ⅱ氏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21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胃毕Ⅱ氏切除术后胃瘫系由综合因素引起,其发生与高龄、精神、神经因素及血糖增高有关,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缓解紧张情绪、结合胃肠动力药等综合措施,可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胃毕Ⅱ氏切除术;胃瘫;胃肠减压

  术后胃瘫,胃术后早期常见,并无机械性梗阻[1]。虽逐渐引起重视,但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现分析本院1989—2011年320例胃毕Ⅱ氏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21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发生胃瘫21例,女12例,男9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62.7岁。其原发病:胃癌11例,胃溃疡7例,十二指肠溃疡3例,有8例患者术前合并糖尿病。

  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发病时间在术后6~15天,其中5例发生与进食海产品及肉类食物有关,均表现为嗳气、反酸、上腹胀满,呕吐大量酸臭味的胃内容物,有时含胆汁,吐后腹胀可缓解。患者无明显腹痛表现,肠鸣音减弱,无胃肠型、蠕动波,血生化示不同程度的低钾、低氯,X线上消化道造影示吻合口通畅,残胃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每天胃液引流>800ml。

  2治疗及结果

  本组21例患者均给予心理治疗、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结合胃肠动力药等非手术疗法均治愈,病程为9~51天,平均5周;其中1例在发病后9天恢复胃动力,3例在发病后15~27天恢复,13例在发病后32~51天恢复,4例患者在复查胃镜时适量冲入气体及应用温热盐水反复冲洗胃底后,胃蠕动恢复,本组患者均在正常进半流食后出院,均未行手术治疗,随访无复发。

  3讨论

  3.1病因及发病机制(1)手术本身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激活的交感神经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肠蠕动,还可以通过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直接与胃肠平滑肌膜上的α 和 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收缩。(2)胃肠手术损伤了迷走神经,影响了胃肠运动功能。(3)毕Ⅱ氏胃大部分切除术使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使胃排空失调。(4)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在胃手术后受到明显影响[2]。本组病例显示,发病后行胃镜检查时适量冲入气体及应用温热盐水反复冲洗胃底,能够帮助恢复胃蠕动,可能与直接激发了胃肠道交感神经动力性活动的因素有关。

  3.2诊断胃毕Ⅱ氏切除术后出现持续上腹部胀满、嗳气、反酸、呕吐等症状,胃引流每天>800ml,并且持续10天以上,通过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证实吻合口通畅,胃蠕动减弱或消失,即可确诊,但必须首先排除吻合口狭窄及其他器质性病变等情况。

  3.3治疗因本病系综合因素引发,故治疗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应当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解除恐惧心理,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同时医患双方均应树立耐心等待病情恢复的信心。(2)胃瘫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之一,非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3],主要包括:①严格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可用高渗温热盐水洗胃,以减轻吻合口及胃黏膜水肿,促进胃蠕动恢复;②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腹部体征,警惕机械性梗阻的发生;③密切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特别是低钾血症;④适当应用胃复安、吗丁啉、红霉素、普瑞博思等胃肠道动力药,其中吗丁啉能够直接作用于胃壁,促进胃蠕动的恢复;胃复安能够使平滑肌收缩,不但能促进胃排空,还可以减少胃液反流;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红霉素,具有胃动素样作用,能够导致胃平滑肌细胞较强的收缩,从而促进胃排空和胃肠运动的协调,对胃瘫的治疗有较好效果,长期应用未见耐药报告;⑤纠正低蛋白血症,监测血糖,并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3.4预防本病的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1)迷走神经切断术时加做幽门成形或高选迷走神经切断术。(2)术前、术中、术后监测血糖,并调整至正常范围,纠正低蛋白血症。(3)术后2周内忌食海产品及肉类食物。(4)注意加强心理护理。(5)术中细致解剖,小心操作,尽量减少牵拉等副损伤,尤其避免吻合口狭窄的发生,引流的合理放置亦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25.

  2泰新裕,PILOT M A.红霉素对14例人胃肠动力的影响.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7,24(2):97.

  3杨维良,赵刚,张新晨,等.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5(4):24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