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便秘临床探讨
发表时间:2012-08-20 浏览次数:562次
作者:田金岩 作者单位:130300 吉林德惠,德惠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习惯性便秘 临床探讨
本文探讨习惯性便秘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并用中医理论辨证分析。
1 习惯性便秘的原因
引起习惯性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心理因素 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工作,或精神上受到惊恐等强烈刺激,导致皮层和自主神经紊乱,引起便意消失;肛裂、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痔疮等患者因恐惧大便疼痛、出血、脱出,常控制排便,延长排便间隔时间;抑郁性精神病和癔病、结肠过敏等,均可引起习惯性便秘。这些均属心理因素,是形成便秘的主要原因。
1.2 胃肠道运动缓慢 缺乏B族维生素,甲状腺功能减退,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等,可影响整个胃肠蠕动,使食物通过缓慢,形成便秘。
1.3 肠道运动亢进 促进肠蠕动亢进的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时,可导致肠运动异常,出现痉挛性收缩,可引起便秘或腹泻交替进行,排出被痉挛的结肠切割成的如羊粪样硬结块。
1.4 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 饮食过少或食物中纤维素和水分不足,肠遭受到的刺激量不足,不能引起结肠、直肠反射性蠕动,结果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过久,水分被充分吸收,大便干燥,排出困难。西方流行的精神饮食多含有高营养物质,但缺乏纤维素,一次食用量很少,所以容易因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而发生便秘。
1.5 排便动力缺乏 手术损伤了肛门部肌肉,年老体弱,久病或产后,致使膈肌、腹肌、提肛肌收缩力减弱,使排便动力缺乏,粪便不易排出,发生便秘。
1.6 肠壁的应激性减弱 腹泻之后,肠壁内神经感受细胞为对抗腹泻,保持正常生理,常可应激性降低排粪活动引起便秘。尤其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也可降低肠壁神经感受细胞反应性,致使不服泻剂或灌肠就难于排便,使其成瘾,形成依赖泻剂的顽固性便秘。
1.7 铅、砷、汞、磷等中毒 服用碳酸钙、氢氧化铝、阿托品、普鲁本辛、鸦片等药物,直接或间接影响肠蠕动导致便秘。
1.8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失血、发热、呕吐、下痢等引起脱水,机体代偿性的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引起便秘。
2 中医学便秘的病因
2.1 大肠津液耗伤 平素饮食辛辣,过食肥甘厚味,过饮烈酒,过服温热药物或补品而致肠胃郁热或高热退后余热不净,肺中燥热下迫大肠,耗伤大肠津液而致便秘。
2.2 大肠气机不通 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做久动,烦躁易怒,肝气失疏;肠道手术,肠内浊积;肺气不降,胃气上逆,均可导致大肠气机不通、传导不利而致便秘。
2.3 大肠的传导功能受影响 年老体弱,产后,大病久病,气虚血亏,过服燥烈或温补之品,过度发汗或过度泄下,常会耗伤津液,损失阴液。劳役过度,房事不节,或素体阴虚火旺,损伤气血阴津,气虚则脾不健运,诸脏腑失于濡养,无力推动肠中糟粕排出;血亏阴虚,津液不足,无以润泽肠道致肠燥干结,且气虚血亏,阴津不足,各脏腑失于濡养,无法保持正常的功能活动,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而便秘。久服泻剂致伤人中气,损耗津液,肠道失去濡润,致越泻越秘的恶性循环。
2.4 素体阳虚或过食寒凉生冷之品 过服清热凉血、苦寒之药;或过用苦寒竣下之品耗伤真阳;或老年阳衰;或大病久病初愈,真阳受损,均可造成肾阳衰微,进而伤及脾阳致脾肾阳虚,温煦无数,不能蒸发津液,阴阳失调,肾主二便之职无法正常行使,大肠失于濡养温煦,阳虚寒凝与肠内糟粕相结而成便秘。
2.5 素体肥胖,痰湿内盛 或喜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或过食生冷,误服过服寒凉药物,损伤脾阳,脾不健运,痰湿内生;或久患咳喘,肺失宣降,水津不能输布,聚而成痰湿,内停于体内。痰湿阻滞,气机不畅,胃气不降,脾不升清,升清降浊不能正常进行而导致大肠传导失常,糟粕内停,发为便秘。
3 临床表现
患者左下腹有胀压感觉,下腹痉挛性疼痛,腹部胀满或胸腹闷胀不适,欲便不畅,粪块干燥坚实。慢性便秘者,有食欲减退、口苦、嗳气、气胀、多屁、头痛、头昏、疲乏无力等。此外,便秘还常合并以下症状。
3.1 粪嵌顿 多量而坚硬的粪块停滞嵌塞在直肠内不能排出,称为粪嵌顿。嵌顿的粪便在细菌作用下,周围可产生液化便而不时排出肛外,称为假性腹泻,亦即中医学中的热结旁流现象。
3.2 粪石症 粪便或粪便中的异物,如果核、瓜子皮等,在消化道内滞留过久,被钙化而形成球状坚硬的粪块,称为粪石症。常见于慢性便秘,巨结肠症、下部结肠肿瘤、乙状结肠狭窄也可发生。
3.3 宿便性溃疡 由于粪便停滞的时间过长,压迫肠壁而发生结、直肠壁溃疡,称为宿便性溃疡。常见于恶病质或长期卧床的病人。
3.4 痔疮、肛裂、肛窦炎等肛门直肠疾病 也常被认为是便秘的合并症。
有学者认为,慢性便秘还可能因粪便滞留时间过长,致肠内容物发酵腐烂,产生过量的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甲烷、吲哚、硫化氢等) 和有害物质(乳酸、乙醇、硫化氢、酚、氨、阻胺等),而引起所谓的自身中毒现象,出现如头痛、头重、易于疲劳、全身无力、精神涣散、食欲减退、腹部胀满、心悸、贫血、眩晕等症状,甚至有人认为长期便秘可能会早衰。
4 治疗
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和排便习惯,避免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和洗肠,恢复正常的生理性排便,配合合理的药物治疗是便秘治疗总的原则。
4.1 心理疗法 让患者了解正常的排便生理,改变其忽视便意,随意延长排便时间的不良习惯,做到每日定时排便。保持心情愉快、舒畅,放松思想、解决焦虑也是治疗便秘的前提保证。
4.2 饮食疗法 饮食中的水、纤维素及一些润滑成分是维持正常排便的重要因素。新鲜蔬菜、水果中水及纤维素的含量较高,如芹菜、菠菜、韭菜、莴苣、大白菜、香蕉、苹果等,应注意每日摄入,牛乳、蜂蜜、芝麻、核桃、花生等具有润滑肠道作用,足够量的摄入能有效地防止和治疗便秘,尤适合于老人、孕妇、病后体虚者。牛乳中含的乳糖等不易被消化道分解吸收,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晨起饮1杯牛乳,既增加营养,又能防治便秘。另外,也可晨起即饮1杯淡盐水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3 运动疗法 散步、慢跑、气功、太极拳或扭转腰、仰卧起坐、深呼吸等运动均有促进消化和排便的作用。
4.4 药物治疗 只作为缓解症状,即临时通便作用,不作为根本治疗,临证应中病即止。
4.4.1 弛缓性便秘 可选用:(1)刺激性泻药,如双醋酚酊、酚酞、大黄、番泻叶等; (2)润滑性泻药,如液体石蜡、甘油、蓖麻油等。
不论何种泻药,久用均能干扰肠道正常活动规律而加重便秘。泻药还有其他副作用,如双醋酚酊长期作用可引起肝功能障碍;液体石蜡可妨碍脂溶性维生素A、D和K12、钙、磷等的吸收,造成营养不良,长期服用者还可出现骨骼肌、心肌变性,老年患者还易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损伤等;孕妇和妇女月经期使用刺激性泻药,可引起盆腔器官充血,导致流产和月经过多。故此类药物应合理使用。
4.4.2 痉挛性便秘 选用阿托品、普鲁本辛等解痉药,也可配合使用维生素B6、E及中药逍遥丸等,改善自主神经失调。如有焦虑、精神不安者,可每日服用利眠宁30mg。
4.4.3 直肠性便秘 用开塞露、温皂水等灌肠。粪嵌塞者笔者常用500ml的温盐水加50ml的蓖麻油灌肠,效果较好。
4.5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对便秘的治疗主张从整体出发,针对病因,调节饮食、起居、情志。遵照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用药,防止滥用泻药,伤气耗津。下面介绍便秘的分型论治。
4.5.1 胃肠燥热 证见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短赤,心烦急躁或兼发热,口干口臭,腹胀腹痛、夜寐不安,舌红苔黄,脉数或弦数。治宜清热通便,麻仁丸加减,药物如大黄、火麻仁、杏仁、白芍、枳实、厚朴。大便干结者,可加芒硝;兼心烦易怒,目赤耳鸣者,加龙胆草、山栀;便后痔出血者,加地榆、槐花;兼口干阴伤者,加生地黄、玄参、天冬等。成药有牛黄解毒片、当归芦荟丸等。
4.5.2 气机阻滞 证见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胸闷胁胀,嗳气频作,心烦易怒,舌稍红,苔白腻,脉弦。治宜顺气导滞、升热降浊、开上壳、通下壳。六磨汤加减,药物如乌药、木香、沉香、枳壳、大黄、槟榔。恶心嗳气者,加代赭石、半夏;两胁痛者加桃仁、红花;口干阴伤者,加玄参、天冬、麦冬;气虚者加生黄芪、太子参。此外,笔者临床还常用四逆汤加减以调理气机,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4.5.3 阴亏气虚 证见大便干结难以排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周身倦怠,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淡苔薄白,脉细。治宜滋阴养血、益气通便,亦即增水行舟法,常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化裁,药物如当归、白芍、熟地黄、玄参、麦冬、生黄芪、火麻仁、广木香、川芎、柏子仁。气虚甚,食后腹胀,双下肢酸沉者,加党参、砂仁、白蔻;阴虚甚,五心烦热,颧红盗汗者加知母、黄柏。
4.5.4 阳虚寒凝 证见大便干或不干,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口淡不渴,手足不湿,面色青白,腰膝无力,腰腹冷痛,舌淡苔白,脉沉。治宜温阳散寒通便,济川煎加减,药物如肉苁蓉、当归、牛膝、泽泻、枳壳、升麻、仙灵脾。腰膝无力,畏寒甚者,可配合服用金匮肾气丸;腹胀、腹满者加台乌药。
4.5.5 痰湿阻滞 证见大便粘腻难以排净,便意频频,腹胀,胸脘痞闷,痰涎蕴盛,头晕困倦,身重懒动,食欲不振,食后痞满,舌胖苔厚腻,脉濡。治宜健脾化痰,祛湿通便,涤痰汤加减,药物如半夏、胆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党参、石菖蒲、淡竹茹、甘草、生姜、大枣。痰湿甚者,加草蔻、白芥子、炒莱菔子;兼气滞者加厚朴、砂仁。
此外,无论何种证型的便秘,对火麻仁、瓜蒌仁、杏仁、女贞子、决明子、酸枣仁、柏子仁、莱菔(萝卜)子等一些具有润肠作用的药物都可以酌情选用,但不应过多、量过大,使用过久,以免引起肠道吸收障碍,造成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