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病人2 197例的患病状况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19 浏览次数:478次
作者:李晓宇,田字彬,李冰,边城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肠道门诊;消化科
【摘要】 目的 了解夏季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收集2007—2008年到我院肠道门诊就诊的夏季腹泻病人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测及粪便培养,并对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腹泻的高发季节为7、8月份,21~40岁病人最为常见,病因多为食用被污染的肉制品或海鲜食物。细菌性腹泻和非细菌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表现没有明显差别。粪便检出致病菌位列前3位的是:弧菌科、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2008年就诊病人的总数及细菌性腹泻病人所占比例均较2007年明显下降。结论 致病弧菌是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正确使用抗生素对治疗腹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腹泻;夏季;流行病学研究
SUMMER DIARRHEA: AN ANALYSIS OF 2 197 PATIENTS
LI XIAOYU, TIAN ZIBIN, LI BING, et al
(Intestinal Outpatient Clinic,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Qingdao 26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diarrhea. Methods Stoo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with summer diarrhea who visited the intestinal outpatient clinic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in 2007 and 2008. The samples were checked routinely and cultur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analyzed. Results The highincidence months of diarrhea were July and August, mostly seen in patients aged 21-40 years. The common causes of diarrhea were polluted meat product and sea foo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bacterial and nonbacterial diarrhea. The first three common bacteria detected from the stool samples were Vibrionaceae, Proteus and Shigella.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patients and its proportion of bacterial diarrhea in 2008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2007. Conclusion Vibrionaceae is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causing diarrhea. Correct use of antibiotics is essential for diarrhea.
[KEY WORDS] diarrhea; summer; epidemiologic study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量增加,粪质稀薄[1],分为细菌性腹泻和非细菌性腹泻。粪便常规检测出有白细胞或是脓细胞者为细菌性腹泻,未检测出者为非细菌性腹泻。每年夏季为腹泻多发季节,腹泻有一定的传染性。本文通过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肠道门诊2007、2008年5—10月期间收治的2 197例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近2年夏季腹泻病人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5—10月和2008年5—10月,在我院肠道门诊就诊并留有粪便标本的急性腹泻病人共2 197例,其中2007年病人1 200例,男611例,女589例,旅游病人193例;2008年病人997例,男521例,女476例,旅游病人102例。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门诊病人由经专门培训的调查员登记门诊一览表,记录病人的年龄、性别、住址、病因、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由肠道专科医生收集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常规检测和霍乱弧菌快速检测。部分病人的粪便标本进行粪便培养检测。
2 结果
2.1 夏季腹泻时间分布
2007年7、8月份腹泻发病人数构成比分别为20.8%(249/1 200)和35.4%(425/1 200),9月份为17.9%(215/1 200)。5、6、10月份分别为10.4%(125/1 200)、10.0%(120/1 200)和5.5%(66/1 200)。2008年7、8月份腹泻发病人数构成比均为29.6%(295/997),9月份为8.9%(89/997),5、6、10月份分别为14.7%(147/997)、11.5%(115/997)和5.6%(56/997)。旅游者腹泻发病人数构成比2007年7、8月份分别为24.9%(48/193)和51.3%(99/193),9月份为12.4%(24/193),5、6、10月份则分别为4.7%(9/193)、3.6%(7/193)和3.1%(6/ 193);2008年7、8月份发病人数构成比份分别为46.1%(47/102)和34.3%(35/102),9月份为4.9%(5/102)。5、6、10月份分别为6.9%(7/102)、6.9%(7/102)、1.0%(1/102)。腹泻高发季节为7、8两月,进入9月份后发病率下降。
2.2 夏季腹泻年龄分布
2007年就诊病人年龄为15~84岁,其中<20岁者占20.7%(248/1 200),21~40岁年龄段占42.3%(508/1 200),41~60岁年龄段占26.3%(316/1 200),61~80岁年龄段占10.7%(128/1 200)。2008年就诊病人年龄14~86岁,<20岁占21.5%(214/997),21~40岁年龄段占41.8%(417/997),41~60岁年龄段占23.7%(236/997),61~80岁年龄段占13.0%(130/997)。21~40岁年龄段病人最常见。
2.3 夏季腹泻原因
2007、2008年细菌性腹泻病人进食的不洁食物主要有肉制品、海鲜品、水果、剩菜剩饭等,见表1、2。其中青少年以食用冷饮和冰糕为主,青壮年以外出就餐,进食不新鲜肉制品或海鲜品为主,中老年人以进食剩菜剩饭和水果为主。旅行者腹泻原因以进食不新鲜的海鲜品为主。表1 2007年细菌性腹泻原因、 表2 2008年细菌性腹泻原因(略)。
2.4 夏季腹泻病人临床症状
2 197例病人中,细菌性和非细菌性腹泻病人均出现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见表3。表3 2007、2008年腹泻病人临床表现(略)
2.5 粪便霍乱弧菌检测和常规检测结果
2 197例病人粪便标本霍乱弧菌快速检测均为阴性。粪便常规检测为细菌性腹泻的病例数为:2007年693例,占2007年病人总数的57.8%(639/1 200);旅行者腹泻中细菌性腹泻106例,占旅游者腹泻总数的54.9%(106/193)。2008年264例,占2008年病人总数的26.5%(264/997);旅行者腹泻中细菌性腹泻17例,占旅游者腹泻总数的16.7%(17/102)。若粪便中检出大量脓细胞及巨噬细胞则诊断为细菌性痢疾,2007年腹泻病人中细菌性痢疾5例,2008年未发现细菌性痢疾病例。2007年旅行者腹泻中有5次较大集体发作,每次就诊人数5~10人不等,均发生于2007年7、8月份,经查证与旅行团提供的不洁饮食有关。2008年未发现旅行者集体发病情况。
2.6 粪便标本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
2007年和2008年分别送检急性腹泻病人粪便标本168例和82例,分别检出病原菌48株和21株,分离率分别为28.6% 和25.6%,列前3位细菌是弧菌科、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2007年弧菌科、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构成比分别为41.7%(20/48)、25.0%(12/48)和20.8%(10/48),2008年分别为42.9%(9/21)、23.8%(5/21)和19.0%(4/21)。
2.7 治疗与转归
2 197例腹泻病人中,明确为细菌性腹泻者根据粪便常规检测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有少量白细胞者给予口服抗生素如黄连素、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等治疗,并鼓励清淡饮食、大量饮水;粪便检出有大量白细胞、脓细胞者,给予补液、应用抗生素如氟罗沙星、左氧氟沙星和依替米星等治疗。对于非细菌性腹泻病人特别是老年人反复腹泻者,一般不予抗生素治疗,鼓励饮水,清淡饮食,并使用蒙脱石散和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经治疗后2 141例痊愈,56 例好转,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本文调查分析了2 197例腹泻病人的患病状况,从发病时间上看,7、8月份是夏季腹泻的高发时期,考虑其原因为:①夏季天气炎热,肠道致病菌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被致病菌污染。同时,外出就餐人员增多,食用生冷食物、冰镇饮品的机会增多;②夏季出汗多,大量饮水使得胃液稀释,对致病菌局部抵抗力降低;③7、8月份为青岛旅游黄金季节,旅游人数众多,由于旅途疲劳,生活无规律,饮食不习惯,抵抗力下降,极易造成旅游者急性腹泻。
从年龄分析,21~40岁年龄段的病人最常见,占总就诊人数的40%以上。发病诱因以外出就餐,进食不新鲜肉制品或海鲜品为主。2008年就诊病人总数及细菌性腹泻病人所占的比例(997例,26.5%)与2007年(1 200例,57.8%)相比有所下降。旅游者腹泻中2008年细菌性腹泻占16.7%,比2007年的54.9%有明显降低。此外,2008年未发现较严重的细菌性痢疾病例和因不洁饮食引起的旅游者集体发病事件。这些变化考虑与以下两点有关:①2008年为奥运年,青岛是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2008年年初政府就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确保奥运期间食品安全;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疾病预防意识不断增强,对食品卫生要求也不断提高。
从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来看,列前3位的细菌是弧菌科、变形杆菌属和志贺菌属。致病弧菌科的检出率已成为第一位病原菌,是引起夏季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这与刘爱湘[2]的研究结果一致。据文献报道,弧菌科细菌中的副溶血弧菌是细菌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34]。副溶血弧菌常存在于海水、海鲜品及盐渍蔬菜中, 人进食未煮熟或受污染的此类食品时可被感染,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腹泻多为水样便, 偶尔为血便。近几年,青岛兴起的大排档和海鲜热是弧菌等噬盐菌增多的重要原因,而主要由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则有明显下降[5]。
治疗方面,喹诺酮类药物对肠道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建议将其作为临床治疗细菌性腹泻的首选用药[2]。病人有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史但疗效不佳,或对其过敏时,多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依替米星等,经临床证实疗效佳。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致病菌耐药日益严重,例如肠道致病弧菌对以前常用的氨苄西林产生较明显耐药。志贺菌株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性也较高[6]。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还易造成肠道有益菌受到抑制,耐药菌或致病菌乘机大量繁殖,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伪膜性肠炎[7];还易造成过敏或输液反应,有时可能会危及病人生命。张春华等[8]研究显示,轻、中度腹泻病人使用和不使用抗生素在疗效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对于轻、中度腹泻,完全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思密达、静脉补液及对症处理得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有关副作用的发生,降低治疗费用。对于非细菌性腹泻,更不提倡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鼓励病人多饮水,适当补液,给予退热、止痛及应用蒙脱石散和肠道微生态制剂等治疗。
本文2 197例就诊病人中有相当比例的老年病人以急性腹泻就诊,经肠镜和实验室检查证实多为慢性腹泻急性发作,多为胃肠动力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对该类病人不应盲目应用抗生素,应使用调节胃肠功能和肠道微生态制剂等,对顽固性腹泻的病人也可试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如保留灌肠等[9]。也有的老年病人腹泻仅是其他系统疾病的胃肠道反应,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处理不及时,易造成较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监管力度的增大和市民素质的提高,2008年腹泻病人的就诊数和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与2007年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而腹泻的致病菌也发生了改变,以前由主要致病菌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弧菌属的检出率超过志贺菌属,成为引起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治疗方面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鼓励病人多饮水,清淡饮食,尽量少用或不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 内科学[M].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29.
[2]刘爱湘. 细菌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菌种类与耐药性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07,14(2):222223.
[3]高克勇. 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17(3):536.
[4]杜敏庆. 检出742株弧菌科细菌致急性腹泻的调查[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19(5):585586.
[5]陈文,周永红. 387例腹泻病人致病菌的培养结果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 2008,8(4):104105.
[6]王晓峰,姜素椿,曲芬,等. 左氧氟沙星等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对四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J]. 中华内科杂志, 2000,39(6):410411.
[7]杨大明.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假膜性小肠炎[J]. 交通医学, 2006,20(3):248249.
[8]张春华,黄人文,杨本华. 非抗生素疗法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结果[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43(6):539540.
[9]任华,徐文刚,姜荣钦. 中西药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腹泻的效果[J]. 齐鲁医学杂志, 2006,21(6):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