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胃溃疡19例的临床及X线诊断

发表时间:2012-05-09  浏览次数:523次

  作者:孔翠婷  作者单位:吉林扶余,扶余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胃溃疡的临床及X线诊断。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胃溃疡的全部临床资料,根据临床需要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 对19例胃溃疡患者都做出了正确诊断。结论 临床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是诊断胃溃疡的首选方法之一。

  【关键词】 胃溃疡,临床,X线,诊断

  胃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20~50岁之间的病人,男多于女。胃溃疡的发病率低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病率。病因尚不明确,但多数人认为是高级神经活动失调所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胃溃疡患者中,男13例,女6例;发病年龄在25~45岁之间。其中:25岁1例,28岁3例,31岁3例,35岁4例,40岁3例,43岁2例,45岁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19例胃溃疡患者中,有5例患者长期上腹部疼痛,常在饮食失调、过度劳累及季节变化时疼痛发作。疼痛自感是灼痛和胀痛,有时伴有肠鸣和腹泻发生;有6例患者经常右上腹疼痛,“烧心”、反酸水,进食后稍有减轻;有4例患者经常有左上腹疼痛,饮食减退、饱胀、返酸、恶心及呕吐;有4例患者胃痛,有时后背痛,特别是在饮酒后或吃黏米食物后的不久,就出现“烧心”、返酸水、胃内有灼热感,有时还伴有腹泻等症状。

  1.3 X线表现

  本组19例胃溃疡患者溃疡发生在胃窦区3例,发生在胃小弯角切迹附近区15例,发生在胃后壁1例。(1)溃疡发生在胃窦区的X线表现:患者服钡餐后观察,3例患者胃均呈钩型,张力中等,蠕动缓慢。用压迫器推压,可见胃黏膜粗糙,在胃窦区发现高粱粒大小的龛影,反复推压,钡斑点不移位,密度均匀。仔细观察,可见有多条胃黏膜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影,胃黏膜无中断现象。龛影边缘光滑、整齐。十二指肠球充盈良好、降段正常。(2)溃疡发生在胃小弯角切迹附近区的X线表现:15例患者服钡餐后,胃充盈良好、蠕动正常、胃壁光整,黏膜无中断,无充盈缺损,钡剂顺利通过十二指肠。用压迫器推压进行检查发现胃黏膜粗糙紊乱,胃小弯区均可见到黄豆粒大小的龛影,反复推压,钡斑点不褪色,不移位,可见有多条黏膜向龛影集中,黏膜无中断,龛影周围光滑整齐。(3)溃疡发生在胃后壁的X线表现: 患者服钡餐后,可见胃充盈良好,蠕动正常。用压迫器推压胃部,发现胃后壁有钡斑存留,反复推压,钡斑不退。此钡斑处就是龛影,可见有多条胃黏膜向龛影溃疡处集中。在切线位上龛影显示最佳。由于溃疡破坏胃壁,故龛影呈乳头状,突出胃腔轮廓之外,边缘光滑整齐,底部宽,口部狭窄,故称“狭颈征”[1]。以上19例患者,X线检查均诊断为胃溃疡,其中有11例伴有慢性胃炎。

  2 鉴别诊断

  见表1。表1 良性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鉴别诊断

  3 讨论

  (1)临床结合X线钡餐造影检查,对19例上腹部疼痛患者都作出了胃溃疡的正确诊断。(2)胃溃疡常为单发,多位于胃小弯角切迹附近区域及幽门区,次为胃前后壁,体部及大弯侧极少。(3)溃疡是胃壁溃烂形成的缺损,称之为龛影。溃疡是从黏膜层开始,逐渐侵及黏膜下层、肌层以至浆膜层,形成深浅不一的龛影。(4)胃溃疡经过有效治疗,是完全可以痊愈的。在愈合的过程中X线复查,龛影逐渐变小、变浅以至愈合。(5)浅小的龛影治愈后不留任何痕迹,大而深的龛影治愈后可留下瘢痕收缩的痕迹。(6)临床结合钡餐造影,是检查诊断胃溃疡的首选方法,并可大大提高胃溃疡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周存生.X线诊断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275-27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