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26 浏览次数:582次
作者:郑惠民,陈聪 作者单位:354200福建南平市第二医院
【关键词】 临床观察,消化性溃疡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择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均经胃镜证实为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7例,胃溃疡32例,复合溃疡7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泮托拉唑组)53例,男42例,女11例,年龄31~66岁;对照组(法莫替丁组)53例,男40例,女13例,年龄33~6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在禁食、补液、及给予相应支持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注射液40mg加入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5天。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mg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5天。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血尿素氮。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1天内患者呕血停止和(或)便血停止,生命征稳定,血红蛋白停止下降,尿素氮不再升高,胃镜复查后未见活动性出血;插入胃管未见血液。②有效:与显效相比,治疗3天内出现止血疗效。③无效:治疗5天时仍有出血。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软件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由于对胃、十二指肠黏膜有损害作用的侵袭因素与黏膜自身防御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溃疡侵蚀血管时则发生消化道出血。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确诊有赖于24小时内胃镜检查,而抑制胃酸分泌则是治疗溃疡出血的重要措施。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止血与胃内pH水平有密切关系,当胃内pH<5时,血小板不能发挥其止血功能,而形成的血凝块也迅速溶解,因此,难以止血;当胃内pH内>6时,可在体液及血小板诱导下迅速止血,因此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应尽量保持pH值在中性[1]。泮托拉唑选择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上的H+-K+-ATP酶受体,强烈抑制胃酸分泌,有助于血小板聚集;此外,泮托拉唑的强抑酸作用,保证了胃酸的酸度下降,可减少胃酸对溃疡出血面的侵蚀,不易发生再出血。国外研究表明,还可增加胃、十二指肠黏膜血流量,使黏膜屏障功能增强,促进胃黏膜修复。因此,泮托拉唑止血效果良好,法莫替丁对胃酸的分泌抑制效果较弱,其止血效果较差。故泮托拉唑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李岩.非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现代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⑴: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