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04-05 浏览次数:578次
【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应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老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含前列地尔及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组,对照组为内科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腹痛,便血及结肠镜下粘膜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便血情况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结肠镜下粘膜恢复率高,治疗后粘膜恢复状态好。 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有促进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症状及缺血结肠粘膜恢复的作用,可用于缺血性结肠炎的治疗。
【关键词】前列地尔 缺血性结肠炎 症状及结肠镜下粘膜恢复
缺血性结肠炎是由于闭塞性或非闭塞性动脉供血不足或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结肠的缺血性损伤,是缺血性肠病中最常见类型。常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病因如下:(1)全身低灌注;(2)血栓与栓塞:(3)小血管病变;(4)医源性[1]。临床表现多表现为腹痛及便血,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及腹膜炎等。内科治疗包括禁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生素治疗及扩血管,活血化瘀治疗等。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在缺血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并不广泛,我们应用前列地尔在缺血性结肠炎治疗中疗效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我院消化科自2008年6月-2011年6月之间IC患者14例,其中男6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58.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7例,对照组7例。
1.2 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共14例,入选标准如下:(1)所有患者均为老年患者,除外心脏,肝肾功能衰竭及其他严重合并症患者,多为中下腹痛和(或)左下腹痛,继之出现血便,腹痛重而体征轻,高度怀疑缺血性结肠炎患者。(2)年龄>75岁,出现腹膜炎,肠穿孔等坏疽型者排除本研究之外。(3)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小时内行结肠镜检查,符合缺血性结肠炎表现,除外结肠癌,炎症性肠病,血管畸形,白塞病等。(4)经便常规及便培养检查除外感染性肠道疾病,D-二聚体检查均为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禁食,吸氧,抗生素(喹诺酮类或头孢三代加替硝唑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罂粟碱30毫克日两次肌肉注射,丹参30毫升加于5%葡萄糖250毫升中日一次静脉点滴,疗程14天。
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微克溶于10毫升生理盐水中缓慢静脉注射,疗程14天。治疗后复查两次便常规潜血阴性视为出血停止,治疗14天后复查结肠镜。并于1月后门诊复查结肠镜。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腹痛恢复时间 对照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为(3.75 ±1.23)d,治疗组平均腹痛缓解时间为(2.24±1.08)d。
2.2 便潜血恢复时间 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为(5.02±1.04)d,治疗组平均恢复时间为(4.05±0.86)d。
2.3.1 对照组及治疗组于治疗前结肠镜下结肠粘膜表现: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形成,粘膜血管网欠清晰,部分可见管腔狭窄及出血,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界限清晰。
2.3.2 治疗14天后复查结肠镜所见:对照组可见粘膜大部分恢复正常,糜烂及溃疡面积缩小,部分可见粘膜下红斑,病变粘膜与正常粘膜之间界限更加清晰。治疗组可见肠粘膜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糜烂及溃疡明显缩小,少部分患者粘膜完全恢复,呈正常表现。
2.3.3 一月后复查结肠镜所见:对照组可见大部分粘膜恢复正常,个别可见粘膜颗粒不平及仍存在少许糜烂。治疗组粘膜完全恢复正常。
3 讨论
缺血性结肠炎占胃肠道缺血性疾病的50%,文献报道其年发病率为4.5-44/10万[2]。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最容易受累,约占缺血性结肠炎的75%[3]。结肠镜检查及病理为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尽早解除肠道缺血状态可以明显缓解和解除其临床症状。
缺血性结肠炎时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导致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同时,IC时产生大量炎症因子,造成内皮及组织细胞损伤[4]。前列地尔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产生,从而缓解及减轻IC的临床症状。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前列地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腹痛,血便时间,增加结肠粘膜缓解率,可以作为IC的有效治疗药物。
参 考 文 献
[1][2]王海燕等.缺血性结肠炎[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0,28(18):33.
[3]吕愈敏.缺血性肠病国内讲堂,2008,6(2):6.
[4]杨柳等.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缺血性结肠炎的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8,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