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126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刁兴元,亓秀静  作者单位:271100山东莱芜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126例上消化道息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息肉顺利切除,1例发生出血,经内镜下喷洒止血剂保守治疗治愈。结论:内镜下切除上消化道息肉简单、安全、有效。

  【关键词】 上消化道息肉,内镜,高频电切

  内镜下高频电切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最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且病人痛苦小,是当今应用最普及和最成熟的一项技术。我们总结了126例内镜下高频电切上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效果。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16~85岁。其中,单发息肉105例,多发息肉21例。息肉直径0.3~2.5cm,其中0.5cm 24例,0.6~1.9cm 85例,2cm 17例,胃息肉76例,食管息肉31例,十二指肠息肉19例。

  术前准备:术前禁食12小时,食管及十二指肠息肉术前半小时给予654-Ⅱ10mg,术前查血常规血型,凝血常规,乙肝五项,年龄45岁常规心电图检查。

  治疗方法:均采用Olympus胃镜及高频电发生器,多发息肉尽量1次切除,较小的亚蒂或无蒂息肉采用热活检钳电灼法,有蒂或亚蒂息肉用圈套器边凝边切,较大的广基息肉应用分次电切法。

  术后处理:术后留取标本者送病理,术后禁食和卧床休息6小时,0.5cm息肉切除后即可回家,大的无蒂息肉需留院观察24小时,术后流质饮食1天后可半流质饮食或普食,如为食管息肉可适当延长禁食和流质饮食时间;术后2周避免重体力活动;息肉摘除后按溃疡处理,服药2~4周;术后随访,单发息肉摘除后1年随访1次,多发息肉开始6个月随访1次,以后2年、3年、5年各随访1次。

  结 果

  所有病例手术顺利,1例出血,内镜下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效果可,病人恢复良好。共送检标本75例,其中腺瘤性息肉占25%,炎性息肉占62%,增生性息肉占8%,其他占5%,未发现有癌变者。

  讨 论

  随着胃镜的普及应用,上消化道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目前认为消化道息肉为癌前病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消化道息肉的早期切除可减少癌变。高频电发生器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热效应,使组织凝固坏死来达到息肉切除、止血等治疗目的,而无神经效应,对心肌无影响,能保证人体安全。电切是在短时间内使局部组织达到很高温度,使组织水分蒸发坏死而达到切开效果;电凝通电时局部组织温度低,仅使蛋白变性凝固,达到止血目的。内镜下切除消化道息肉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烧灼伤。出血原因主要有:未通电造成机械性切割;电流功率选择过小导致凝固不足;电流过大未起到凝固作用。如遇到出血的情况,可立即实行内镜下止血的各种措施,包括药物喷洒、硬化剂注射、电凝、激光和微波等。对于有蒂息肉,如残留有较长残蒂时可立即圈套电凝。并发穿孔的主要原因为:圈套切割部距腔壁太近;通电时未将息肉轻轻向腔内提拉;临近正常黏膜一起被圈入,或圈套钢丝与周围腔壁接触;电流强度选择过弱通电时间过长,使残端灼伤过深;通电时胃肠蠕动使圈套钢丝损伤腔壁。一旦穿孔发生应尽早手术治疗,否则会因感染、败血症、休克导致死亡或造成术后其他后遗症。

  内镜下上消化道息肉电切是一种简单、快捷、省力而又经济的方法,虽然有并发症发生可能,但较手术安全许多,尤其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