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症状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01 浏览次数:399次
作者:孙晓娜,余金钟,党中勤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目的观察膳食纤维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功能性便秘(CIC)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69例接受膳食纤维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为膳食纤维组(治疗组)和70例服用安慰剂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接受“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和SF36生活质量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冠心病治疗方案相同。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SAQ总分和各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SAQ总分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体能、社会活动、心理健康、活力/精力和一般健康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膳食纤维可明显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的便秘症状、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稳定冠心病病情。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冠心病,老年,膳食纤维,疗效,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口的常见病煌多发病,其患者中约有20%~40%伴有慢性功能性便秘(CIC)〔1〕。一些观察〔2〕表明严重CIC已经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且与许多疾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冠心病患者长时间合并CIC后可加重病情,极易诱发各种心脏事件〔3,4〕,及时改善和纠正老年冠心病患者CIC刻不容缓。本研究使用膳食纤维治疗6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在本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纳入条件:①符合1987年WHO有关“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合并便秘,符合“RomeⅡ”中CIC诊断标准;④自愿接受本院老年CIC饮食治疗方法。排除标准:①下消化道器质性疾病患者;②肝、胆、胰腺疾病患者;③肠梗阻患者;④近期作过腹部手术患者。本文共入选择老年冠心病合并CIC患者144例,男83例,女61例,年龄60~78(平均65.83±12.76)岁,全部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和随机数字表分为膳食纤维组(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72例)。
1.2 方法
1.2.1 饮食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自制膳食纤维包(每包含10 g燕麦纤维粉),3次/d,1包/次,餐前服用,15 d为1个疗程,入选患者各服用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需摄入足够的饮水量,1 500 ml/d。对照组则服用相同重量安慰剂(米粉)包装,服用次数、疗程、天数、每日饮水量与治疗组一致。
1.2.2 疗效评估方法
1.2.2.1 便秘疗效评估方法 采用200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编制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5〕,该问卷共分6方面问题:①排便困难;②粪便性状;③排便时间;④下坠、不尽、胀感;⑤排便频度;⑥腹胀。每个问题评分均为4级标准,根据不同程度分别记0~3分,得分越高代表该问题症状越重,6方面问题得分相加便为便秘症状总分。评估时间分别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3 d内。
1.2.2.2 心绞痛症状评估问卷选择及测评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为评估工具,该量表分为5大项因子,19个问题,分别为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疾病认识程度等因子,各因子得分相加即SAQ总分。满分为100,评分越高,代表心绞痛病人病情越轻,及机体功能状态与生活质量越好。SAQ测评与便秘疗效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时间相同。
1.2.2.3 生活质量评估量表选择及评估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简称SF36测评问卷,该量表由36个单项组成,包括8个维度,均按百分制进行评分:①体能(PF);②精神影响(RE);③社会活动(SF);④心理健康(MH);⑤体能影响(RP);⑥精力(VT);⑦身体疼痛(BP);⑧一般健康(GH)。各维度计分采用累加法,按最后题值计算原始分数,再以标准公式计算转换分数,各维度得分为0~100分(最差~最好)。SF36量表测评与便秘疗效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 评估时间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使用SPSS8.0软件行组内、组间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估条目评分比较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3例(4.17%)和对照组有2例(2.78%)退出观察,本研究样本脱失率及各组样本例数符合科研设计所规定。治疗前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总分和各分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P<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SAQ总分和各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总分和各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SAQ总分和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问卷各维度评分分布接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问卷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同时治疗组治疗后的RP、SF、MH、VT和GH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
3 讨 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极易发生CIC,这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后,心功能明显减退,心搏出量减少引发消化系统功能低下,进食减少,致使肠腔内容物不足,不能有效刺激直肠黏膜而引起便秘;老年患者存在咀嚼功能减退,不能进食足够蔬菜和水果,水分不足或食物中缺乏膳食纤维成分。老年冠心病患者便秘过程中,可导致心血管系统诸多反应,加重危害。近年来临床上〔6,7〕推崇膳食纤维方法治疗CIC取得较好疗效。本研究选择老年冠心病为观察对象,并使用了“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疗效,后者可将CIC治疗疗效数据分层、量化,是评价治疗便秘疗效较为科学指标之一。本文发现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量方法治疗老年冠心病CIC,患者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下坠、不尽、胀感等条目评分及便秘症状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这与国内其他类似研究观察结果接近〔8~10〕。
膳食纤维治疗便秘疗效还应注重整体性及宏观判断,为此本研究还选择评估心脏病情和生活质量的相关问卷各项指标来比较该方法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CIC疗效,为今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包括SAQ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SF36调查问卷。SAQ用作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程度的主观感受指标,它较简单、直观,花费费用和检查时间都很少。本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SAQ指标中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因子评分和SAQ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SF36量表是一种普适量表,可反映个体躯体和精神两方面功能,其中PF、生理职能和BP维度反映生理功能,而情感职能和MH与心理方而有较强的联系,而GH、VT和SF两个维度受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影响。本组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后SF36问卷中PF、SF、MH、VT和GH等维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国外研究〔11〕也有类似发现。
总之,老年冠心病CIC患者经膳食纤维治疗后其排便功能更符合生理规律,稳定了冠心病病情,提高了生活质量,不但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也几乎没有,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Chmulson WM,Francisconi C,Olden K,et al.The LatinAmerican consensus on chronic constipation〔J〕.Gastroenterol Hepatol,2008;31(2):5974.
2 蔡云清,王惠娟,张 旭,等.南京市区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及其与亚健康症状关系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4):2679.
3 Scheng JW.Ranolaz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 Ther,2006;28(12):19962007.
4 赵进和,邱志红.老年人便秘与急性心肌梗死〔J〕.浙江临床医学,2000;2(12):810.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6.
6 Hsieh C.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in older adults〔J〕.Am Fam Physician,2005;72(11):227784.
7 江国虹,杨 溢,李 静,等.膳食纤维干预改善便秘作用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2):1073.
8 顾 清,郑文龙,杨 溢,等.膳食纤维改善老年便秘作用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3):10810.
9 梁 堃.老年便秘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 (12):17612.
10 刘玉春,王建荣,司全金,膳食纤维对老年人排便异常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635.
11 Norton C.Constipation in older patients:effects on quality of life〔J〕.Br J Nurs,2006;15(4):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