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二陈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5 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417次

  作者:农振勇1,李凯风2,宁小玲3  作者单位:1.天等县人民医院,广西 天等 532800;2.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1;3.广西南宁茅桥医院,广西南宁 530023

  【关键词】 二陈汤加味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幽门功能不全、胃窦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排空延迟或胆囊功能障碍等因素导致含过量胆汁的十二指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从而产生胃黏膜充血水肿等的炎症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嗳气、泛酸、恶心、心悸、经常呕吐胆汁(特别是清晨),并且体重明显下降。2004年11月—2008年5月采用中医药治疗BRG 45 例,疗效明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 例患者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25~63 岁,病程2.5个月~6年。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治疗前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BRG,并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做腹部B超,以排除肝胆疾患。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肝胃不和型:胃脘胀痛,灼热嘈杂,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或两肋作痛,遇怒加重,舌红苔薄,脉弦;脾胃湿热型:胃脘满闷,反酸干呕,灼痛纳呆,饭后加重,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1.3 治疗方法

  基本方:二陈汤加味。方药组成:柴胡、陈皮、半夏各12 g,白芍、郁金、茯苓各9 g,穿心莲15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7 d为1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

  随证加减:腹满纳差,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加玄参、麦冬、玉竹;两肋胀痛,口干口苦加黄芩、黄连、山栀子、枳壳;腹胀甚者加大腹皮;恶心、呕吐、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旋覆花;食滞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

  1.4 疗效评定标准[1]

  痊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消失,胃黏膜组织学改变明显好转或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明显减少,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好转;有效:症状、体征改善,胃镜复查胆汁反流减少,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减轻或无变化;无效:症状、体征及胃镜所见无改变或加重。

  2 结 果

  45 例中,治愈7 例,显效21 例,好转15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5.56%。

  3 讨 论

  BRG其确切机制和引起黏膜损伤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胆汁、胆盐、溶血性卵磷脂、胰酶等十二指肠内容物可溶解来自胃黏膜的胆固醇和磷脂,并干扰胃黏膜的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进一步引起损伤,导致炎症发生。本病属中医“胃脘痛”、“吞酸”、“噎膈”等范畴。为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肝胆失疏,升降失常,邪浊(胆汁)瘀滞,而以脾虚为本,气滞胆逆,瘀阻为标,其病在脾胃,其因在胆。方中柴胡舒肝解郁,且能助半夏、陈皮理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呕;穿心莲、郁金理气止痛;白芍缓急止痛,又能助柴胡、穿心莲清利肝胆;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燥湿、理气和胃、舒肝利胆之功。从临床实践看疗效满意。

  从近几年的临床报道来看,一种西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连用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同时也发现某些西药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患者的不良反应较明显,且价格昂贵;而近10年来,中医中药对BRG的治疗报道越来越多,在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及固定方药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展。因此,寻找有效的中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1411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