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胃窦部幽门螺杆菌清除对萎缩性胃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7-22  浏览次数:410次

  作者:赵亮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 公主岭

  【摘要】目的:通过对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的分析,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方法:采用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对其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的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成功组中,治疗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未减轻。在治疗失败组中,治疗前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活动性、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均没有变化,且随着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还可加重。结论:Hp的清除治疗可使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度减轻,对此类患者应行Hp清除治疗。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萎缩性胃炎,病理

  我院2001年~2008年对10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Hp)清除治疗前后胃窦部黏膜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以确定Hp对其炎症程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1年~2008年有106例Hp相关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接受Hp清除治疗,其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6岁。以上患者皆经胃镜及病理活检证实。

  1.2 方法:Hp清除方案: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2次/d,连续2周。或H2受体拮抗剂+铋剂+甲硝唑。清除治疗后8周和1年行胃镜及病理活检检查,其病理分析按96悉尼系统评定。Hp检测用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法。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06例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清除治疗后62例成功(成功组),44例失败。成功组中8周后胃黏膜炎症及活动性即见减轻,1年后可见明显减轻。见表1。表1 成功组胃窦黏膜的病理变化比较

  3 讨论

  Hp感染对萎缩性胃炎的致病作用已得到公认。但清除治疗后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尚存争议。根据笔者分析结果,Hp清除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活动性均明显减轻,但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不能逆转[1-2]。如不治疗或治疗失败,随Hp感染时间的延长,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程度加重,范围扩大。这是由于Hp感染引起的萎缩性胃炎多为多灶性,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范围逐渐扩大、融合,呈弥漫性向胃体延伸,胃体大弯前后壁均可累及,但程度不同,胃窦部最重[3]。再继续发展可能异常增生甚至癌变,故对Hp相关的萎缩性胃炎应行清除治疗。

  【参考文献】

  [1] Dixon HF,Sobald GM.Gastritis and duodenitis:the hislopathological spectium[J].Eur J Gastroenterohepatol,1992,4(Suppl):17.

  [2] 张万岱.萧树东,胡伏莲,等.幽门螺杆菌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117.

  [3] 林三仁,于中麟,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2):19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