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培他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7-06 浏览次数:406次
作者:张克难 高霞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外二科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化学治疗,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 评价卡培他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 方法 对一组18例晚期消化系统肿瘤(胃癌10例,结直肠癌8例)病人以卡培他滨2500mg/(m 2 ?d),连续口服2周,休息1周;羟基喜树碱10mg/(m 2 ?d),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5天,4周后重复,共用3个周期。每5天查血常规1次,同时记录副作用。 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55%,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10/18,56%),稳定无变化6例(6/18,33%),进展2例(2/18,11%),并出现血白细胞下降8例,恶心、呕吐10例,腹泻3例,心脏不良反应1例,手足综合征3例。 结论 总体疗效近期优于其它方案,且毒副作用更轻,该方案值得推广。
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经术前检查或手术证实不能手术根治的晚期胃及结直肠癌患者22例,其中18例接受口服卡培他滨并静滴羟基喜树碱联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3~78岁,中位49岁。KPS评分≥60分,血象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其中胃癌IU期10例,结直肠癌Duck's D期8例。18例中肝转移8例,腹腔转移10例,肺转移3例,颈淋巴结转移3例,合并幽门不完全梗阻4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例。病理类型:管状腺癌11例,粘液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1例,未分化癌1例。
1.2 方法 本组均采用卡培他滨2500mg/(m 2 ?d),连续口服2周,休息1周;羟基喜树碱10mg/(m 2 ?d),加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连续5天,4周后重复。共用3个周期。治疗期间每5天检查血常规1次,并记录副作用情况,以及患者临床症状、精神状态、活动能力。每月复查肝肾功能、病灶情况、心电图。
1.3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按照WHO标准(1981版),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四级。依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胸片、CT、MRI、B超等)检查结果,综合判定疗效。毒性副作用按WHO标准分为0、Ⅰ、Ⅱ、Ⅲ、Ⅳ度。患者活动状态按Karnofsky评分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本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6%,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0例(10/18,55%),稳定无变化者6例(6/18,33%),进展2例(2/18,11%)。
2.2 毒副作用 本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Ⅰ度者5例,Ⅱ度者3例;腹泻Ⅰ~Ⅱ度者3例;恶心、呕吐者Ⅰ~Ⅱ度10例;心脏副作用1例,表现为心慌、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暂停药后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无改变。该心脏副作用者既往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史;另有手足综合征者4例。
3 讨论
3.1 卡培他滨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活性的口服细胞毒性制剂,其本身无细胞毒性,但可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5-氟脲嘧啶,其结构通过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肿瘤所在部位转化而成,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5-氟脲嘧啶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
3.2 本组病例虽均为晚期肿瘤患者,已失去手术治疗机会,一般状况亦转差,但经上述两药联合用药后获得了近期较高的有效率。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得到部分缓解后,提高了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了病情发展,且两药联合后副作用少,虽为晚期肿瘤患者,亦能完全耐受治疗。因此,我们认为口服卡培他滨联合羟基喜树碱是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的可选方案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经济条件,并且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观察。
3.3 羟基喜树碱为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主要对增殖细胞敏感,是细胞周期特异性毒性药物,可作用于S期并对G 2 及M期边界有延缓作用。对G 0 期细胞无作用,与其他抗癌药物无交叉耐药,并可产生协同作用。较高浓度时对核分裂有抑制作用,阻止细胞进入分裂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NA聚合酶,影响DNA合成,或与DNA结合,使DNA易受内切酶的攻击有关。在细胞水平上,羟基喜树碱可选择性地杀伤S期细胞,诱导广泛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染色体畸变,可抑制DNA和RNA合成,对DNA抑制是不可逆或部分可逆的,对RNA抑制则是可逆的;并可引起染色体DNA断裂,触发细胞程序性死亡,促进肿瘤细胞的诱导分化,加快肿瘤细胞凋亡。
4 结论
通过本组病例治疗结果表明:卡培他滨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能获的较高的近期疗效,且毒副作用并未加重,是值得应用的方案,然而由于本组方案费用较高,故选择本方案时应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另外由于本组病例尚少,且缺乏远期疗效资料,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