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胃痞32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1-07-05 浏览次数:391次
作者: 姜光萍, 王建华
【关键词】 胃炎
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多发病,笔者近年来运用益气活血方治疗胃痞3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观察病例62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门诊56例,住院6例,均在治疗前以胃内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符合胃痞脾胃虚弱、气滞血瘀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3~67岁,平均(40.8±2.1)岁;病程2~25年,平均(7.2±3.8)年。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31~62岁,平均(42.1±2.6)岁;病程1.6~20年,平均(6.9±4.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疗程比较,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方,黄芪2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0g,丹参15g,檀香1g,仙鹤草15g,莪术10g,红花10g,佛手10g,枳壳10g。阴虚加沙参20g,石斛10g。湿重加苍术15g,生薏仁30g,瘀血重加赤芍10g。每日1剂水煎成400ml,早晚2次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服用胃复春片〔浙江药准字(1996)第002501号〕,每次4片,每天3次,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嘱忌食烟酒、烧烤、辛辣食品,分别观察患者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2个疗程结束后1周内复查胃内镜和病理活检,比较胃镜及病理所见。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新药(中药)治疗慢性 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临床治愈:主症、次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红润无苍白区及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光滑;黏膜活检呈慢性炎症。有效:主、次症均有改善或主症未有改善,但次症全部消失;胃镜检查黏膜红白相间,以红相为主,或苍白区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黏膜活检腺体萎缩减轻。无效:主、次症均无改善;胃镜检查黏膜苍白区有血管透见,黏膜活检腺体萎缩较治疗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
2 治疗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胃镜下腺体萎缩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胃内窥镜下腺体萎缩注: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腺体萎缩改变较明显,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腺体萎缩变化比较,P>0.05
作者单位: 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一般认为,本病以胃阴亏虚为主,但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关键乃脾胃气虚血瘀,中医学认为“久病必虚”,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亦提出了“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之见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疗程迁延,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和劳逸失当而致,久则脾胃损伤,脾胃既损,中气亏虚,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则血行瘀滞。故脾胃气虚血瘀乃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理表现。针对这一病理表现选用黄芪、党参、白术3药相配,仿东垣补中益气汤之法,扶正固本,达到气充血行则瘀祛,意在“助之使通”;气虚日久,必致血亏,加当归、白芍、黄芪相伍,补气养血活络;用丹参、檀香二味取丹参饮之意,丹参破宿瘀而利新血;檀香入血分,逐冷除郁理气,并制丹参寒凉之性;选仙鹤草健脾补中,行瘀止痛,《百草镜》谓其能“活血、理百病、散痞满”;再用莪术、红花意在增强化瘀之功;复加佛手片、枳壳等使气行则血行,同时使补而不壅,无碍气机。标本兼治,旨在补虚活血消痞,恰中胃痞病机,故而取得较好疗效。
胃复春片是目前治疗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疗效较好的一种中成药,故本研究以胃复春片作对照,经过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显示自拟益气活血方的疗效优于胃复春片(P<0.05)。且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的萎缩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后腺体萎缩变化比较P>0.05。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益气活血方对胃痞(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单位: 830000 新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