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395次
作者:任艳,伍成惠 作者单位:(常德市中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与补锌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小儿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补充锌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七味白术散,均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5.0 %,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0.0 %,总有效率为77.5 %。结论七味白术散与补锌联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七味白术散;锌;小儿慢性腹泻
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消化道疾病〔1〕。按病程分为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2月)、慢性腹泻(>2月)。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 CDD)病因复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多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或蛋花样大便,夹黏液、泡沫,或不消化食物,并伴有营养不良、腹胀、腹痛、精神不振、烦躁等症,重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严重营养不良。笔者于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0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系我院住院部及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月至3岁,平均(1.1±0.8)岁;病程2~5月,平均2.5月。全部患儿大便次数每日均4次以上。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36例,大便常规见脓细胞(+)~(++)11例,脂肪球21例。对照组40例中23例,女17例;年龄3月至3岁,平均(1.1±0.8)岁;病程2~5月,平均2.5岁。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35例,大便常规见脓细胞(+)~(++)10例,脂肪球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诊断标准制定。有大便性状改变或大便量增加,每日均4次以上,病程>2月。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调整饮食,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抗炎,给予黏膜保护剂与微生态制剂及补充锌剂(赖氨葡锌1/2~1包/次,口服,2次/d)等治疗。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方治疗。基本方:太子参7 g、茯苓10 g、白术10 g、藿香叶6 g、木香6 g、甘草3 g、葛根10 g。随症加减:伴便溏不臭、完谷不化、四肢不温者加干姜3 g、肉桂6 g,大便伴黏液、腹痛者加黄芩6 g、黄连3 g,大便夹有未消化食物残渣者加焦三仙6 g、陈皮6 g。服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100~200 mL,分2次服。服药期间忌食肥厚腻味及辛辣刺激食物。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
2.3 统计学处理
均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表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3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2]的标准拟定。治愈:大便次数及性状正常,饮食正常。好转:大便成形,次数减少,但较正常次数多,其他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两组总疗效比较例(%)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
3.2.2两组治愈时间比较
两组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2。表2两组治愈时间比较(±s,d)
4讨论
小儿慢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泄泻”[3]。因婴幼儿脾常不足,易于感受外邪,伤于乳食,或脾肾气阳亏虚,均可导致脾病湿盛而发生泄泻。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易转为疳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其所消化转输的水谷精微以充养之,故称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纳运失司,一则津液不化而凝聚成湿,二则饮食不化而气血乏源。湿阻中焦,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湿浊下趋而为泄泻,气血不足肢体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等皆为脾虚夹湿之象。因此,脾胃气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本方以益气补脾之品配伍渗湿止泻药物,虚实并治,且用药甘淡平和,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利而不峻,久服无不良反应。方中太子参擅补小儿气血,性质温和;白术补气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利水渗湿;葛根专于治脾,辛甘可鼓舞胃气,升清阳,止泄泻;藿香和木香辛苦温,芳香化湿,理气和胃。诸药配伍,补中焦之虚,助脾气之运,渗停聚之湿,行气机之滞,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则诸症自除。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具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对动物体内胃肠道运动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可增强免疫功能,从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抗DEX免疫抑制作用,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活性。其中木香和藿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葛根可促进肠道对氯离子及水分的吸收。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高,可缩短病程。
【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8-211.
[2]方鹤松.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S].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1.
[3]苏树蓉.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