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在NERD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1-03-01 浏览次数:1131次
作者:刘付军,陈吉文,罗承志,张桂花 作者单位:512122 广东韶关,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Q)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治疗效果评估、生活质量改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病例(NERD,有反流、烧心)60例,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研究病例治疗前、治疗后进行GERDQ评分。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治疗组:PPI采用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初始治疗:PPI标准剂量,疗程8周后,改维持治疗:分原剂量或减量维持、间隙治疗、按需治疗3种。对照组:经验性治疗:PPI标准剂量,时间2周,以后改随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变化。结果 第2周,两组GERDQ评分较前降低,两组A/C≤1分例数均超过半数,总有效率超过50%(χ2=2.89;P>0.05),C≥3分例数两组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05);第4周,两组GERDQ评分仍较前降低,但下降程度不同,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A/C≤1分例数继续增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C≥3分例数对照组开始增加,此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第6、8周始及至研究结束,治疗组A/C≤1分例数逐渐增加,至全部有效,C≥3分例数逐渐减少至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86;P<0.001)。结论 GERDQ评分可以评估NERD患者生活质量、监测NERD治疗效果。提示GERDQ的临床应用有实际指导意义,可减轻病人躯体疼痛及改善生理机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GERDQ;NERD;疗效评估;生活质量改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导致GER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GERD中有相当多的病人为NERD,甚至有报道超过GERD的2/3[1],内镜下无法诊断,为提高诊断率、治疗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需要一项简便、科学、有效、系统的诊断方法。反流问卷多应用在诊断上,在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估上则较少报道。本研究则补充了反流问卷应用的不足之处,本研究采用的GERDQ可以确定NERD诊断、评估NERD患者生活质量、监测NERD治疗效果,对减轻病人躯体疼痛及改善生理机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有完整资料,医从性好,能完成研究的病例,时间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全部经内镜检查食管无糜烂性改变的病人(有烧心、反流)症状,采用GERDQ[2]评分为8分以上(≥8分为诊断标准)。剔除标准:(1)消化性溃疡;(2)已诊断胃食管反流病者(食管黏膜糜烂等);(3)不能长期合作或配合完成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将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研究病例治疗前、后进行GERDQ评分,时间6个月。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3],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抬高床头、睡前3h不再进食,避免高脂肪饮食,戒烟酒,减少摄入可以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如巧克力、薄荷、咖啡、洋葱、大蒜等)。治疗组:PPI采用初始治疗及维持治疗。初始治疗:PPI标准剂量,每天2次,疗程8周后,改维持治疗3~6个月:分原剂量或减量维持、间隙治疗、按需治疗3种。对照组:经验性治疗:PPI标准剂量,每天2次,时间2周,以后改随机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内每2周进行1次GERDQ评分,第3个月始每4周进行1次GERDQ评分,总6个月,由消化科医师详细询问患者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填写表格并记录。(1)初诊患者: 确定GERD诊断 A+B+C总分≥8分,提示GERD诊断。评估GERD患者生活质量:C项评分≥3分,提示GERD影响生活质量。(2)复诊PPI治疗患者:监测GERD治疗效果 A与C任一项评分≤1分,提示治疗有效;A与C任一项评分≥2分,提示治疗方案需调整。见表1。表1 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治疗组:如A与C任一项评分≥2分或C≥3分,予调整治疗方案,如PPI加大剂量,或换用另一种PPI,或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照组:PPI 20mg,每日2次,连续治疗14天,最后3天反流、烧心消失,治疗有效,无效或复发则随机治疗,不根据GERDQ评分调整治疗方案。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前后数据变化 以〖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60例研究对象中,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基本情况、病史、研究前用药等基线资料匹配良好。见表2。表2 两组基本情况
2.2 两组治疗情况
第2周,两组GERDQ评分较前降低,两组A/C≤1分例数均超过半数,总有效率超过50%(χ2=2.89;P>0.05),C≥3分例数两组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P>0.05);第4周,两组GERDQ评分仍较前降低,但下降程度不同,治疗组改善程度更加明显,A/C≤1分例数继续增加,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4;P>0.05),C≥3分例数对照组开始增加,此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P>0.05);第6、8周始及至研究结束,治疗组A/C≤1分例数逐渐增加,至全部有效,C≥3分例数逐渐减少至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86;P<0.001)。见表3。表3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3 讨论
目前普遍认为,肥胖、高脂肪饮食、饮酒、咖啡及生存激烈竞争,工作、生活压力增大等为GERD的高危因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关发病率的研究报道,西方国家发病率[至少每周有一次烧心和/(或)反酸]20%~40%,亚洲5%~17%,2006年熊守理等的研究表明,广东省的GERD发病率为2.4%。Dimenas等[4]研究发现,GERD病人的生活质量低于未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轻度心衰及心绞痛,Revicki等[5]报道,GERD对病人躯体疼痛及生理功能的影响高于糖尿病及高血压。GERD的主要症状为反流、烧心,患病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国陈惠新等[6]对南方社区人群中的GERD症状人群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包括生理、情感、精神、社会功能等9个方面,显示GERD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且下降与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繁呈相关性。既往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金标准为上消化道内镜、24h食管pH与胆汁监测,但临床发现,不少GERD患者内镜检查时,发现食管没有糜烂性改变,有些患者食管有糜烂性改变,但24h食管pH却正常,对GERD该如何诊断与治疗,是近年遇到的问题。当前临床工作中常用的诊断方法:症状、内镜、PPI试验、24h pH监测、胆汁监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测定等。但是基层医院诊断方法单一(内镜),诊断率低,主要是要求的技术、设备欠缺,同时缺乏规范诊断、治疗流程。胃镜及24h pH监测一直是GERD的检查手段,但是胃镜、pH监测并不能解决所有GERD的诊断问题,花费大、有侵入性、技术性强等原因使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有人提出以PPI试验进行诊断,而PPI试验阳性的诊断标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患者在未能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应用PPI的时间在不断延长,所以,目前倾向于仔细分析患者症状特点,进行反流问卷调查。目前,不少学者在以上的诊断方法之外,设计了诊断问卷,补充了上述诊断手段的不足,但缺乏统一性。各种症状问卷(量表)在临床上广泛被医师接受,并且问卷内容逐渐趋于完善,近年来,反流问卷逐渐成为国内公认的主要GERD诊断筛查工具,有研究报道[7],其诊断GERD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68.42%,阳性符合率为88.07%。GERDQ[4]则是较全面的代表之一,本研究采用的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GERDQ)是由J Dent、N Vakil等国际知名消化专家负责的DIAMDND研究结果,其内容包括A、B、C三项内容,可以确定GERD诊断、评估GERD患者生活质量、监测GERD治疗效果,对GERD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监测治疗效果及评估生活质量的变化。 Dent 等对GERDQ进行的研究显示,当问卷的临界值取8分时,诊断的敏感性为65%,特异度为71%,因而对GERDQ有较高的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4周的治疗期内,A/C≤1分例数、C≥3分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第6、8周始及至研究结束,治疗组A/C≤1分例数逐渐增加,至全部有效,C≥3分例数逐渐减少至1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研究结果,治疗组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主要原因为有每2周1次的GERDQ评分,对疗效不佳及生活质量无改善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PPI、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药、心态调整、健康生活方式等。对照组因无使用GERDQ评分监测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变化,其治疗无规律性,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变化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以往,GERDQ多应用在诊断上,在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估上则较少报道。本研究则补充了GERDQ应用的不足之处,但是也存在缺陷,因本院条件限制,未能进行24h pH监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测定等以进一步证实GERDQ诊断的准确性,如能在GERDQ诊断基础上,对所有病例研究前后采用上述检查手段证实,则更具有说服力。综上所述, GERDQ能增加GERD诊断精确性,并可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监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Goh KL. Changing epidlemioiogy of gastroeso 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an overview.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19(Supple)3:22.
2 Dent J.GUT 2007;56(Suppl III):A75 abstract OP-G-328 and oral presentation at UEGW 2007,Paris.
3 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华消化杂志,2007,27:689.
4 Dimenas E,Glise H, Hallerback B,et al.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An improved evaluation of treatment regimens? Scand J Gastroenterol,1993,28:681-687.
5 Reviki DA,Wood M, Maton PN,et al,The impac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 J Med, 1998,104:252-258.
6 陈惠新,熊理守,许岸高,等.社区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2006,45:202-205.
7 2008胃食管反流病高峰论坛(三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动力学组.中华消化杂志,2009,29(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