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1 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过度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0-11-05 浏览次数:340次
作者:徐丽姝 作者单位: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消化科,广东 广州 510080
【摘要】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与结肠癌分化、转移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63例结肠癌手术的切除标本,提取肿瘤及癌旁组织配对标本的总RNA,用RTPCR方法测定Bmi1基因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对Bmi1基因差异表达与结肠癌病人临床表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63例配对标本分别进行Bmi1 mRNA荧光检测比较,44例标本的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结肠组织。Bmi1 mRNA的表达与结肠癌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等无关(P>0.05)。 并且Bmi1 mRNA阳性表达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结论 Bmi1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状态与结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关系密切,可以作为反映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 结肠癌 Bmi 1 基因表达 临床意义
结肠癌病因不明,Bmi1基因(B cellspecific MLV integration site1)是目前研究的热门基因之一 。Bmi1基因属于多梳基因家族(PcG)成员,首次被提出是在转基因鼠的淋巴瘤细胞传代中,可与cmyc协同作用引起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1〕。有文献报道,Bmi1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尤以B细胞非何杰金淋巴瘤和非小细胞肺癌为甚〔2,3〕,被认为是一种癌基因。最近国外研究发现,Bmi1在胃肠道肿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主要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4,5〕。然而,目前国内鲜见对Bmi1与结肠癌关系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检测Bmi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观察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以探讨Bmi1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材料 收集我院2007年3~12月共63例行结肠癌根治手术切除的标本,留取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肠组织。标本切取后迅速分成两份:一份用10%福尔马林固定,行病理学相关检查;另一份迅速放入液氮中冷冻并置-80℃冰箱中保存备用。所有标本均经病理学证实,要求癌组织中癌细胞≥60%。每例标本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病理分级、病历及完整的随访资料记录,临床分期均采用2003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改良版DUKES分期法。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和放疗,所有病例均取得病人家属的知情同意。
1.1.2 实验试剂及用品 总RNA分离试剂Trizol Reagent购自美国Gibco公司,RTPCR试剂盒(TaKaRa,大连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mi1、GAPDH引物均由北京赛百盛公司合成。低温高速离心机购自德国Hettich公司,PCR扩增仪购自美国BIORAD公司,UV3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为日本岛津公司产品,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为德国Kontron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总RNA提取与定量 在液氮速冻条件下将标本组织磨成粉末,趁液氮尚未完全挥发时,把组织粉末转移到1.5 ml Eppendorf管中,每100 mg组织中加1.0 ml的Trizol裂解液,注射器吹打成匀浆状,氯仿异丙醇提取,最后用DEPC处理水溶解RNA。提取的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物浓度,A260/A280比值在1.8~2.0。胃癌组织、癌旁组织的总mRNA分别标记后,-20℃保存备用。
1.2.2 cDNA的合成 取2 μl总RNA在25 μl反应体系中逆转录成cDNA,该反应体系组成如下:10×RT缓冲液5 μl,oligo dT(18) 1 μl,dNTP 3 μl,RNAse Inhibitor 1 μl,MMLV逆转录酶1 μl,加入DEPC处理水至25 μl。70℃预变性5 min,42℃孵育60 min,冰上冷却后备用。
1.2.3 PCR反应 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反应体系:10×buffer 2.5 μl,dNTP 2.5 μl,Taq DNA聚合酶0.5 μl,上、下游特异引物各1 μl,模板1.5 μl,DEPC处理ddH2O水补足25 μl,混匀,离心。Bmi1引物序列为:5′AGCAGAAATGCATCGAACAA3′和5′CCTAACCAGATGAAGTTGCTGA3′;以GAPDH作为内参照,引物序列为:5′CCATGGAGAAGGCTGGGG3′和5′CAAAGTTGTCATGGATGACC3′。反应条件:预变性94℃ 5 min,变性94℃ 30 s,退火55℃ 30 s,延伸72℃ 45 s,进行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每次扩增设置无模板cDNA的阴性对照,设置内参照管家基因GAPDH的阳性对照。
1.2.4 结果分析 取Bmi1和GAPDH扩增产物,用1%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100 V,10 min),经EB染色,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并拍照。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均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中完成。
2 结 果
2.1 Bmi1 mRNA 表达特征 63例配对标本Bmi1 mRNA荧光检测比较,44例标本肿瘤组织中Bmi1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见图1)。
T:结肠癌组织;N:癌旁正常组织
图1 结肠癌及配对组织Bmi1基因的PCR产物
2.2 结肠癌组织Bmi1 mRNA差异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 结肠癌的各临床病理因素与Bmi1基因表达关系(见表1),Crosstabs分析及ChiSquare Tests分析得出:Bmi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体积大小、癌组织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5%、86.7% (P<0.05);33.3%、81.3%(P<0.05);即肿瘤体积增大,Bmi1 mRNA阳性表达率也增高;随着癌组织浸润深度的增加,Bmi1基因在癌细胞内的含量逐渐增高。而Bmi1基因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分化程度、部位无关(P>0.05)。表1 Bmi1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讨 论
结肠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学显示,其发病与生活方式、环境、结肠腺瘤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但分子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现较肯定与结肠癌发病有关癌基因主要有APC、MCC、Kras、p53等。Bmi1为较早发现的哺乳类动物PcG成员,其家族成员包括Bmi1、Mel18、BLG等一系列保守且重要的蛋白〔6〕。人类Bmi1基因定位于10号染色体短臂13区,其cDNA长3202 bp,开放的阅读框编码一个含3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有一个位于N末端的环指结构域(ring finger domain,RF)和位于中心保守DNA结合模序螺旋转角螺旋转角(DNA banding helixturnhelixturn motif,HTHT)结构域〔7〕,正是这两个区域对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具有重要作用〔8〕。高表达Bmi1的细胞被认为是肿瘤中存在的“癌症干细胞”,对哺乳动物的骨骼、造血及神经发育发挥重要作用。Bmi1基因的发现为肿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及判断预后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本实验采用RTPCR方法对63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Bmi1基因mRNA进行检测,旨在观察结肠癌组织中是否存在Bmi1基因表达,并就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63例结肠癌中,Bmi1基因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9.8%(44/63),提示结肠癌组织中存在Bmi1基因高表达现象。本研究还显示,患者年龄大小、性别与结肠癌Bmi1基因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认为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预后关系密切,晚期结肠癌和/或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多病情凶险,预后不良。本实验结果表明,Bmi1基因在体积较大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体积小肿瘤;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中明显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并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Bmi1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Bmi1基因可能在结肠癌的发展、浸润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外有研究〔7〕表明,Bmi1基因是一种转录抑制因子,一旦被激活可高表达于肿瘤细胞中,其核蛋白产物在INK4aARF位点,即多梳应答元件(polycomb response element,PREs)形成复合物介导相邻基因沉默,在转录水平来调控细胞的衰老和增殖,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生物学改变。INK4a编码p16INK4a,是细胞增殖周期中的一种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能激活Rb的活性;ARF则编码p14ARF (小鼠中为p19ARF),激活P53的活性,p16INK4a和p14/p19ARF作为Bmi1的下游调控位点,直接受Bmi1负调控。 Bmi1高表达的细胞通过抑制p16INK4a 和p14/p19ARF的表达延长细胞的增殖期,阻止细胞凋亡〔9〕。同时,Bmi1基因也可以通过诱导结肠癌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促进其扩增,与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10〕。此外,Bmi1基因作为cmyc癌基因的协同基因,在细胞的中心体扩增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异常的中心体可以导致染色体的异常分裂,最终使遗传稳定性发生改变,干扰细胞正常活动而发生癌变。由此可见,Bmi1基因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临床监测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
关于Bmi1基因的表达与肿瘤预后的关系,Song等〔10〕研究证实,在一组鼻咽癌患者中,Bmi1阳性者的五年生存率明显低于Bmi1阴性者,Bmi1阳性表达为独立的鼻咽癌预后因素,其表达上调是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本实验也发现,结肠癌Bmi1基因高表达可以增加淋巴结转移和组织浸润危险,从而也反映了恶性程度越高的结肠癌,其侵袭性强、浸润扩散严重,可能与Bmi1功能增强有关,即结肠癌组织中Bmi1基因过表达是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结肠癌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多因素参与的过程。随着医学的进一步发展,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临床上不仅应注重早期诊断,还应关注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的严重程度,以便客观判断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提示Bmi1可能在结肠癌的浸润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判断结肠癌预后分子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Haupt Y,Alexander WS,Barri G,et al.Novel zinc finger gene implicated as myc collaborator by retrovirally accelerated lymphomagenesis in Eμmyctransgenic mice〔J〕.Cell,1991;65(5):75363.
2 Vonlanthen S,Heighway J,Altermatt HJ,et al.The Bmi1 oncoprotein i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correlates with INK4AARF locus expression〔J〕.Br J Cancer,2001;84:13726.
3 van Kemenade FJ,Raaphorst FM,Blokzijl T,et al.Coexpression of BMI1 and EZH2 polycombgroup proteins is associated with cycling cells and degree of malignancy in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J〕.Blood,
4 Kim JH,Yoon SY,Kim CN,et al.The Bmi1 oncoprotein is overexpressed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and correlates with the reduced p16INK4a/p14ARF proteins〔J〕.Cancer Lett,2004;203(2):21724.
5 Reinisch C,Kandutsch S,Uthman A,et al.BMI1:a protein expressed in stem cells,specialized cells and tumor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J〕.Histol Histopathol,2006;21:11439.
6 龚 辉,张义成,刘文励.Bmi1基因调控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2006;14(2):4135.
7 刘卫红,孟秀香,刘丹丹,等.反义Bmi1对Jurkat细胞的抑制作用〔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26(9):5546.
8 Gould A.Function analysis of mouse polycomb group and trithorax group related gene〔J〕.Curr Opin Genet Dev,1997;7(4):48894.
9 Itahana K,Zou Y,Itahana Y,et al.Control of the replicative life span of human fibroblasts by p16 and the polycomb protein Bmi1〔J〕.Mol Cell Biol,2003;23(1):389401.
10 Song LB,Zeng MS,Liao WT,et al.Bmi1 is a novel molecular marker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gression and immortalizes primary human nasopharyngeal epithelial cells〔J〕.Cancer Res,2006;66(12):62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