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神经内科》

颈椎横突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4-03-26  浏览次数:854次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在病症急性发作期内,患者颈部因疼痛导致活动受限,主要原因是受累关节呈急性炎性反应,关节囊与滑膜呈炎性肿胀,患者通常合并有关节积液,患者多有颈肩部肿胀、疼痛,上肢或手指放射性疼痛、无力等症状。2006年6月~2008年6月针对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颈椎横突注射疗法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6月~2008年6月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男56例,女64例,年龄31~71岁,平均51岁。

1.2 治疗方案:①注射液配置比例为将0.20 mg的地塞米松加入 5 ml的生理盐水中。②颈椎横突注射部位:根据脊神经根支配的区域来挑选注射部位,例如患者的三角肌、上臂不适,则选C5患侧横突位注射;若上臂外侧和及前臂桡侧不适,且伴有手指麻木、疼痛,则选C6患侧横突处注射;若上肢不适,且沿上臂内侧放射至手指者,则选C7患侧横突处注射。③颈椎横突的体表定位 [1]:第5颈椎横突位于胸锁乳突肌与颈外浅静脉交叉顶端,相当于环状软骨上1.50 cm处;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环状软骨平面延长线之交叉点,将拇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向中线,于该肌外缘交叉点深处有一骨突起即为第6颈椎横突,再下一个为第7颈椎横突。④注射方法: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定位好注射部位后,用甲紫在注射处的横突尖部皮肤做标记,常规消毒,待5号细针尖抵及横突部位时,不要移动针尖,针筒回吸无异常后方可注射,每部位注射5 ml,注射时,颈脊神经根支配区域会现放射感。注射治疗隔日进行一次,10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正常。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大部分功能得以恢复,能胜任轻微体力劳动。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患肢功能有所改善,但不能胜任轻微体力劳动。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或有加重。

2 结果

120例临床痊愈92例,占76.7%;显效12例,占10%;有效 16例,占13.3%;无效0例,占0%。总有效率达100%,显效率达 86.7%。

3 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男,年龄45岁。因颈部疼痛伴有左上肢麻木就诊,2006年8月,患者在无征兆及特殊诱因下,颈项部出现疼痛且伴有左上肢麻木,病发后有进行间断性的理疗与针灸治疗,病情反复。就诊时因颈部疼痛而导致轻度活动受限,左上臂外侧和前臂桡侧及手拇指、食指疼痛、麻木。患者查体结果:颈部前屈—后伸:30°-0°-30°,左右侧屈:40°-0°-40°,左右旋转:55°-0°-55°;C5-C6左侧有压痛,双侧臂丛牵拉测试呈阳性,霍夫曼征阴性,压头测试呈阳性,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C5、C6骨质增生、椎间孔减小、椎间隙变窄,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予颈椎第6横突处注射自配药液5 ml,5次后复诊颈部疼痛明显减轻,手拇指、食指麻木基本消失。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颈椎后外部的突出物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所致,发病率位居颈椎病类病症第二,据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0%,病区以下段颈椎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对神经根型的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疗法、药物疗法、封闭、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2]。但针灸、推拿、牵引疗法均存在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等特点,相比其他治疗方法而言,药物疗法虽简单,但其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也是必须正视的,患者长期服药后最常见的是药物对于胃肠道刺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封闭疗法通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用药,而糖皮质激素在长期大量使用后也会带来明显的副作用,药物中常以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药用作配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能发生休克;手术治疗最明显的缺点是创伤大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患者往往难以接受。

颈椎横突注射疗法主要以颈椎横突位为注射点,盖点离颈脊神经根口较近,采用微量地塞米松与生理盐水配制成药进行注射,地塞米松可解除患区局部炎性反应与水肿,还可直接作用于颈脊神经根,缓解其所受的刺激与压迫,同时因其用量少不会出现一些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本方法所采用的药物不含麻药,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发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总而言之,颈椎横突注射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患者痛苦少、无明显副作用的特点,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患者预后情况好,但在治疗时要找准注射部位,操作手法要娴熟。

5 参考文献

[1] 史可任.颈腰关节疼痛及注射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学出版社,2006:118.

[2]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6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