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消化病学》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17例临床报告

发表时间:2010-05-27  浏览次数:451次

  作者:王军 作者单位:金湖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江苏金湖211600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胃镜 营养支持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患者,全胃肠内营养(total enteral nutrition, TEN)更安全、经济,有利于维护患者肠道功能。建立TEN通道传统的方法是开腹行胃造瘘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是一种建立TEN通道的新方法。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共进行了17例(共23例次)PEG,现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男14例,女3例,年龄45~82岁,平均67岁。原发疾病:高血压性脑出血5例,脑梗死2例,动脉硬化性脑病2例,鼻咽癌放疗后3例,食管癌5例。

  1.2 方法 术前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心电图。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患者术前30 min 肌注地西泮10 mg,山莨菪碱10 mg。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左侧,对部分不配合的患者,在心电监护下给予丙泊酚2 mg/kg 首剂静脉注射,然后以0.04~0.1 mg/(kg·min)的速度维持注射,使患者处于麻醉状态。胃造瘘部位定位于左锁骨中线,剑突至脐上1/3水平交界处。胃镜插入胃腔后注气使胃充分膨胀,确定胃壁及腹壁紧密接触后,通过腹壁观察胃镜灯光,将胃镜灯光调整至拟造瘘部位后,选择血管较少的区域为穿刺点,皮肤消毒,局部浸润麻醉,直至局麻注射针进入胃腔,退出注射针,于穿刺部位皮肤作约0.5 cm切口,用套管针经腹壁穿刺入胃腔,置入导丝进入胃腔,通过胃镜活检孔放入异物钳,抓住导丝连同胃镜一同拔出。将导丝与胃造瘘管连接后,从腹壁牵引导丝使胃造瘘管经口腔、食管进入胃腔。再次插入胃镜至胃内观察造瘘管情况,使胃造瘘管蘑菇头与胃壁紧密接触后,固定胃造瘘管,并使造瘘管盘片与腹壁保持轻度紧张状态。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1~2天预防感染。造瘘后24 h禁食,再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喂食量。每次管饲后予50 ml净水冲洗导管,使患者处于半卧位或坐位30~60 min,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2 结 果

  17例患者共成功做了23例次PEG。其中l例脑出血患者自2001年第1次PEG后每年换胃造瘘管1次,至2007年底已换管6次。3例术后出现低热,造瘘口周围皮肤局部红肿,经抗生素治疗2天体温恢复正常。未发生其他并发症。1例使用胃造瘘注入肉汤时造成导管堵塞,经用糜蛋白酶8000 U+温生理盐水50 ml反复冲洗后导管得以疏通。

  3 讨 论

  对于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长期供给营养的患者,以往用外科手术行胃造瘘术。传统的胃造瘘术需要麻醉及开腹放置胃造瘘管,既增加患者痛苦,又增加了手术风险。PEG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体质差、营养情况差、危重患者均可进行该项治疗。自从1981年Gauderer等[1]首先介绍PEG以来,国外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近年来也逐渐开展。PEG 主要适用于各种原因不能经口进食,而胃肠功能良好,需要长期营养支持及留置胃管超过1个月或不能耐受经鼻置管者。该方法给予的营养物质符合生理需求,达到满意的营养支持目的。肠内营养不仅为患者提供能量来源,并且给予胃肠道机械刺激,诱导肠黏膜微绒毛功能增强,增强肠道及肝血流量,保护胃肠黏膜屏障,防止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2]。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辅以PEG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PEG的禁忌证为:①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操作过程可能引起大出血者;②大量腹水者;③肝左叶增大,使胃壁充气后不能紧贴腹壁者;④幽门、十二指肠梗阻者;⑤病情危重,估计短期内会死亡者。

  我们采用PEG为17例脑血管病和鼻咽、食管肿瘤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均取得较满意效果。9例患者经治疗病情好转拔除了造瘘管,l例患者已换管6次。故对长期行TEN者需根据导管的情况,每6个月~1年更换新的导管,且每次喂饲食物后要用清水冲洗,保持导管清洁以防变质,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Gauderer MW, Ponsky JL. A simplified technique for constructing a tube feeding gastrostomy [J]. Surg Gynecol Obstet, 1981, 152(1):83-85.

  [2] 潘小红,黄晓烽,周建波,等.高龄患者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J].现代实用杂志,2002,14(3):13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