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脑梗死影响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2-10 浏览次数:854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被认为是脑梗死发生的征兆表现,而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实施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处理干预反而能提高脑组织度缺氧的耐受性,对脑组织产生了保护性作用。本文选择我院同期的脑梗死病例,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继发脑梗死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1],同时排除脑出血患者、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溶栓治疗患者,均为首次脑梗死患者。在选择上述患者过程中,其中32例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前的1周内同侧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1小时内发作1~3次,此类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33例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前未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0~77岁;合并有高血压共4例,合并有糖尿病2例。观察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49~76岁;合并有高血压共2例,合并有糖尿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慢性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常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给予抗血小板类药物、改善脑细胞代谢类药物、给予神经细胞保护剂、颅内压升高者控制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控制血压血压等对症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小时、治疗3天、治疗7天、治疗14天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进行评定。
1.3 疗效评定:采用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改变情况,疗效评定为为基本痊愈、显著疾病、进步及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14.0下进行,均数比较和率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前、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3±3.5)分、(10.2±2.9)分、(9.6±2.2)分、(7.1±2.6)分、(6.7±1.8)分、(5.0±1.8)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治疗后3天、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0.4±2.1)分、(10.3±1.8)分、(10.1±2.3)分、(9.6±1.7)分、(8.4±1.8)分、(6.5±1.8)分。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小时和治疗后3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分别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天和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30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分别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被认为是脑梗死的发生征兆,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发生脑梗死前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随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研究深入,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10~20min,有助于提高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影响着患者预后,而只有在脑梗死发生前的1周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才对患者预后产生有利影响。上述机制尚不彻底清楚,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促使脑内侧枝循环建立,同时因缺氧而相关因子等在缺氧组周围聚集,对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当于脑缺血时的缺血预处理,诱导了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发挥了体内的内源性保护作用,从而影响着患者预后[2-3]。
本文中,观察组为患者治疗后7天、治疗后14天及治疗后30天,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脑梗死前1周内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对后继的脑梗死发生患者的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影响着患者预后。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凌国喜,荣 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36.
[3] 蒋 玲,曾 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后继脑梗死的关系[J].当代医学,2009,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