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结核病学》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54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29  浏览次数:997次

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54例临床观察  李远华(广东省东莞市石龙博爱医院,广东东莞523000)[摘要]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在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人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中显效18例,占66 7%;有效8例,占29 6%;无效1例,占 3 7%,总有效率达96 3%。对照组中显效10例,占37 0%;有效11例,占40 7%;无效6例,占22 2%,总有效率为77 8%。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患者出院后半年到一年的随诊分析,治疗组发生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有明显疗效,是减少胸膜增厚及粘连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早期应广泛推广,提高治疗质量。[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尿激酶;胸腔注入结核性胸膜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胸膜炎性病变,其临床表现为胸腔积液,约占全部胸腔积液的一半[1]。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容易发生胸膜肥厚、粘连及包裹,导致肺功能减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其身心健康[2]。我院于2005年2月~2009年8月期间对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2005年2月~2009年8月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54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依据[3]:① 有发热、盗汗、乏力、纳差等结核中毒症状,咳嗽或伴胸闷、喘、憋等症状,并有胸腔积液体征;② 胸腔B超或X线或胸部CT证实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可合并或不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病灶;③ 实验室检查符合渗出液诊断标准,或痰菌(+)、PPD(+)等证实存在结核感染;④ 经抗结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胸腔积液明显减少或吸收。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19~58岁,平均(35 8&plusmn;4 9)岁。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1 2方法:按照贯序法将5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用药情况等方面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首先,两组患者均采用2HRZE/4HRE方案抗结核治疗(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全部患者置管或抽液前进行B超检查,定位穿刺点,然后胸腔穿刺,有胸腔积液抽出后,治疗组向胸腔内注入尿激酶10万U(尿激酶用20 ml生理盐水溶解),注药后转动身体使之与胸膜充分接触。24 h内再次胸腔抽液,若抽液顺利,尽量一次将胸液抽净 然后再次注入20 ml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 而对照组抽液后只注入20 ml生理盐水,同样进行上述操作。统计抽液量,根据B超、胸部CT检查结果来评估两组的胸腔积液余量、胸膜厚度粘连程度[4]。 1 3疗效判定: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B超显示无积液,无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吸收超过50%,CT显示部分胸膜增厚,无粘连;无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吸收不到50%。CT显示胸膜肥厚及粘连仍较重。 1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3 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chi;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其中治疗组显效18例,占66 7%;有效8例,占29 6%;无效1 例,占3 7%,总有效率达96 3%。对照组中显效10例,占37 0%;有效11例,占40 7%;无效6例,占22 2%,总有效率为77 8%。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具体结果见表1。3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是目前胸膜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时,胸壁结核性肉芽组织使胸腔积液回吸收障碍以及胸腔积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若患病初期得不到及时诊治,导致胸膜发生包裹,直接影响患者的肺功能[5]。曾有学者认为结核性胸膜炎可能是由于机体对结核杆菌或其代谢产物过敏引起的,其主要依据是胸腔积液结核杆菌培养常为阴性,而且在胸腔积液中找到了由结核菌素刺激产生的T细胞。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结核性胸膜炎主要是结核杆菌直接侵犯引起的胸膜炎症病变,其形成可通过下列途径: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肺门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从胸膜下的肺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结核菌血行播散在胸膜上形成粟粒性病灶。结核性胸膜炎早期胸膜充血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纤维蛋白和白细胞进入胸腔,所以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富含纤维蛋白,可沉积于胸膜,形成纤维素苔,导致包裹性胸腔积液和胸膜增厚。由于胸膜增厚阻碍了胸腔积液的吸收,这就造成了临床上胸膜腔穿刺引流的不畅。结核性胸腔积液中含有纤维蛋白,可沉积于胸膜,形成纤维素苔,导致胸膜增厚,同时在胸膜纤维化过程中,在壁层与脏层胸膜间形成网格状粘连点,促进多房性胸膜腔积液形成,而且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它们的降解产物含有一些其他易被忽视的炎性作用,如充当趋化物,影响血管通透性,促进纤维细胞粘附和增值,以及产生胶原蛋白、粘多糖等,是临床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尿激酶是从尿中分离的,或由人肾细胞合成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从精氨酸一缬氨酸处断裂成纤溶酶,促使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降解,而且尿激酶具有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的优点,适合作为胸膜腔内注入的药物。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纤溶酶降解胸腔内的纤维蛋白,降低胸腔积液的粘稠性,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减少,利于胸水抽出[6]。 本研究在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胸腔内注人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并与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中显效18例,占66 7%;有效8例,占29 6%;无效1例,占3 7%,总有效率达96 3%。对照组中显效10例,占37 0%;有效 11例,占40 7%;无效6例,占22 2%,总有效率为77 8%。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患者出院后半年到一年的随诊分析,治疗组发生胸腔积液残留、胸膜增厚及粘连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这表明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有明显疗效,是减少胸膜增厚及粘连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早期应广泛推广,提高治疗质量。  4参考文献 [1]业秀林,郝青林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和治疗进展[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 (1):75  [2]孟凡静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J] 河北医学,2008,14(10):1193  [3]李春华,李家树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5):46[4]谭志雄,谭乃章,刘崇欢,等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2008,8(5):789  [5]曹敬银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 1):1180[6]谢斯芸,彭信平 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