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内科学其他学科》

浅谈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1002次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高血压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据统计,在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为40%~50%[1]。同时,高血压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

高血压作为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高血压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成为脑卒中、猝死、肾功能衰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一半以上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又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1年7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的50例高血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4~70岁,其中高血压Ⅰ期12例,Ⅱ期8例,Ⅲ期5例。常规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36~71岁,其中高血压Ⅰ期14例,Ⅱ期7例,Ⅲ期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组: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外,对其生活方式予以改善。

1.3改善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①监测血压:住院期间每天监测血压,出院后指导患者学会自己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②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心平气和,放慢说话速度:说话速度太快时,血压可上升50%左右。③控制体重:体重指数(BMI)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在25以上时要减肥,超重使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2~6倍,通过有效的控制体重以降低血压。运动:运动的持续时间及强度、速度要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而定,如快步行走、慢速跑步、骑自行车等有效的、轻松适中的耐力性运动,以促进热量的消耗。④限盐、补钾、补钙

1.4饮食护理

1.4.1增加动物蛋白、豆类蛋白、鱼类等优质蛋白的摄入。鱼类富含硫蛋白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硫蛋白有一定的促进肾小管排钠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减少膳食总脂肪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油炸食品。鸡、鸭应去皮吃。增加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摄入:膳食纤维有效减少脂肪的吸收,减轻体重,间接降低血压。膳食纤维还可以改善便秘,防止脑血管意外。每日需摄入蔬菜500 g,水果200 g。

1.4.2高盐饮食是高血压早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高钠可使血压升高,而高钙和高钾饮食可降低血压。食盐摄入量的标准为每天≤6 g。含钠较高的食物有:精盐、酱油、腌制品、腊肠等,少食罐头、快餐食品、方便食品、熟食品等。多食含钾较高的食物:杏、香蕉、葡萄等水果,蚕豆、扁豆、冬菇、等蔬菜。含钙较多的食物:低脂奶及奶制品,虾皮、小鱼等。

1.4.3戒烟限酒:吸烟易患恶性高血压,且易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而且尼古丁影响降压药的疗效。酒精在低浓度时是扩张血管剂,剂量较高时则是血管收缩剂。

改变不良的进食行为,要细嚼慢咽,少吃高能量零食,如巧克力、炸薯片、甜点等。

2 结果

以卫生部颁发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心血管系统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进行降压疗效判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3 kPa)且下降到正常,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下降到正常,或舒张压下降值在10~19 mm Hg之间,或收缩压下降值>30 mm Hg;无效:未达到上述水平。

随访6个月。观察组25例,总有效率96%,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1例;常规组25例,总有效率80%,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4例。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大多数高血压的早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半自我感觉良好,即使有高血压的症状也不会注意,直到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才知道。由于高血压可引起多脏器的病变,使人们丧失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下降。

3.1预防高血压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如果家有高血压的遗传因素,让其家长对高血压病有充分的认识,通过改变儿童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3.2高血压病年轻化: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的生活习惯,让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保持适当的体重,可延缓高血压的发病年龄。

3.3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给予相关知识的指导,正确使用降压药物,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最大程度上消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紧张心理,使其能配合治疗及各项护理工作[2]。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对高血压患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血压与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是可控因素。高血压患者在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改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4 参考文献

[1]惠平.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院报,2011,5(6):780.

[2]王妮玲.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体会[J].吉林医学,2012,8(22):487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