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的CT诊断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755次
肺部肿瘤(肺癌)为当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仍是我国可预防性疾病死亡的首要原因,如何对肺癌进行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1]。随着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CT、MR、纤维支气管镜、胸部针吸活检可使大部分肺癌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2]。其中动态增强CT技术是诊断肺癌的一种检测方法,可较明确观察肿瘤的特征,确定肿瘤的转移与侵犯情况,对一些病变部位进行增强检查还可以清楚区分病变累及范围,鉴别良恶性病变,治疗后可用来判断肿瘤是否复发和转移[3]。笔者具体观察了肺部肿瘤的CT诊断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集的肺部肿瘤患者80例。入选标准:符合肺部肿瘤的病理诊断标准;无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无使用碘对比剂的禁忌证;患者能配合扫描,并经本人及主管医师同意。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19~80岁,平均(63.25±2.14)岁;病理类型:鳞癌40例,腺癌30例,小细胞癌10例。
1.2 CT检查:采用SiemensSomatom16层CT扫描机进行检查,先行肺部常规CT平扫,扫描参数:矩阵为512×512,120kV,重建层厚为3mm,扫描层厚为2.5mm,1.65mAs,准直器宽度25mm×4mm。扫描前训练患者屏气能力,确保扫描层面在扫描过程中不会移动,确保CT诊断效果。建立静脉穿刺通道,接通自动高压注射器,以4ml/s的速度团注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优维显300)40ml,行造影剂注射(即延迟时间为0s),球管旋转时间为0.5s,间隔0.5s,共扫30层,总扫描时间为30s和60s。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为扫描不同时间点的增强幅度,选取病变截面积最大的三个连续层面进行测量,取中位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AS12.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增强幅度数值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了确诊,经过CT测量,小细胞癌患者在扫描30s和60s时的增强幅度都高于鳞癌与腺癌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肺癌为当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世界死于恶性肿瘤的有600万人左右,占死亡人数的100%左右。肺癌的发生、发展伴随着形态和功能两方面的变化[4],而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完善,CT诊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肺癌的首选检查方法。其依赖的诊断依据如癌肿自身的形态特点、局部管道结构的阻塞性改变,为直观评价肺癌病变引起的病理生理学状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CT可较明确观察肿瘤的形状、大小、边缘性状,确定肿瘤是否侵犯周围器官等。CT还可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作向导,能引导行肺的穿刺活检。吉林医学2014年4月第35卷第11期 ·2371· 当前CT灌注成像在改进相关脏器的肿瘤及淋巴瘤的检测、临床分期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多层CT具有良好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适用于灌注的测定。而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加之高压注射器的应用,可选择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扫描,从而有利于进行病变观察。一般来说,直径大于4cm的肿瘤比小于4cm肿瘤的灌注值及强化峰值低,中央型肺癌的坏死和内部压力增高,可导致周边和富强化区灌注值的降低。所有患者都得到了确诊,CT测量显示小细胞癌患者在扫描30s和60s时的增强幅度都高于鳞癌与腺癌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细胞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肺鳞癌及肺腺癌,表明其分化程度低、生长快,可早期进行远处转移,预后稍差。总之,肺部肿瘤的CT诊断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扫描更加有利于判断肺部肿瘤的类型,为治疗与判断预后提供参考。
4 参考文献
[1]ThanosL,MylonaS,GalaniP,etal.Overcomingtheheatsinkphenomenon:successful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oflivertumorsincontactwithbloodvessels[J].DiagnIntervRadi ol,2008,14(5):51.
[2] 李宝平,周云芝,尹晓明,等.实性型和含气型周围犁肺癌CT与病理及血清肿瘤标志相关性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8):1406
.[3] 吴一龙,陈 刚.18F-FDG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时影响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相关因素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8):591.
[4] 李明焕,于金明,刘宁波,等.肺腺癌和鳞癌FDG摄取与临床分期关系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9):485.
[收稿日期:2013-12-10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