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和复发的护理效果
发表时间:2014-03-07 浏览次数:697次
气管哮喘往往是患者应炎性细胞因子对气道长期浸润,引起支气管痉挛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可能出现反复复发和迁延不愈,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且气道的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现象[1]。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有效地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心理上的负性情绪,降低复发。本研究对我院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5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1~77岁,平均(53.5±16.7)岁。病程3~26年,平均(10.3±12.8)年。临床分度:中度10例,重度5例。心理护理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9岁,平均(55.7±15.8)岁,病程4~27年,平均(10.8±12.0)年。临床分度:中度20例,重度10例。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护理组:主要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组在常规性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①首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入院后的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主要是入院后的忧虑心理、哮喘急性期的恐惧心理、药物治疗的依赖心理;②根据上述不同心理特点,护理人员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情况:参照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价,按1~4评分,分值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1.3.2观察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复发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建立数据库,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效能评分和复发率情况:心理护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价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以可逆性气道阻塞、气道高反应性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病情进展快,复发率高[3]。其心理特点较为复杂多样,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焦虑、社会心理应激等均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表现[3]。①支气管哮喘入院后,应呼吸困难,病情进展快,可能出现烦躁不安,对于病情过度担心,影响临床治疗[4]。并且哮喘的反复发作,促使患者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出现紧张焦虑,睡眠质量降低,和医护人员配合度较差。此时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讲解我院医疗水平和病房环境,辅助检查的注意事项和规律服药的重要性,通过和蔼的态度,体贴式的语言技巧获得患者的信任,逐步稳定不良情绪,使患者配合治疗。②支气管哮喘在急性期可能发作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担心自己病情的恶化,甚至担心呼吸不畅导致死亡,紧张的情绪又会促使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高,影响呼吸效率,影响了临床治疗[5-6]。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的特点,帮助其放松全身状态,通过心理暗示,帮助患者建立起治疗哮喘的决心和信心,患者信心的建立,可以刺激大脑皮层诱发其兴奋度和促进机体出现正性反应,从而转移了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情绪,缓解了哮喘的症状,降低了复发。③支气管哮喘患者往往有一种药物的依赖性心理暗示,其认为应用上平喘药物,临床症状会马上缓解,而某一时间忘记服药后,一旦发现,马上诱发哮喘,对于症状担心,会促使其发生恐慌,进而引起哮喘复发。护理人员要耐心的讲解平喘药物的机理,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漏服不要担心,继续按照医嘱完成服药即可。并且在外出活动时,注意随身携带药物,一旦出现哮喘的症状,注意及时用药,消除患者的依赖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5例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临床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15例和心理护理组30例。观察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价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表明,心理护理组支气管哮喘患者对于自我认知、治疗环境、病情控制感、自信心评价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提示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哮喘的自我效能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自信心,降低哮喘复发,值得临床借鉴。
4参考文献
[1]耿忠华,李学萍,葛妍沂,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6(10):36.
[2]刘振青.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705.
[3]马翠萍.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98.
[4]马丽娟,施雪群.心理护理和产前宣教对产妇分娩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61.
[5]李淑莉,吴振甲,何军霞.首诊护士负责制下的心理护理路径在抑郁症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9):150.
[6]陈育红,王璇,陈雪蕾.乳腺癌术后即可乳房重建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3,21(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