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例阿奇霉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634次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代表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疗效[1]。笔者探讨了口服与静脉推注阿奇霉素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均有咳嗽、咯痰、发热等,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全身严重感染者。根据随机法分为A组与 B组,每组49例。A组男23例,女26例;年龄4~80岁,平均(48.53±11.29)岁;体重13~85 kg,平均(58.93±12.64) kg;病程1~3 d,平均(1.74±0.45)d。B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3~78岁,平均(48.83±11.46)岁;体重12~84 kg,平均(58.58±12.34)kg;病程1~3 d,平均(1.78±0.4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组患者接受阿奇霉素片(江苏亚邦爱普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国药准字H20058684)口服治疗, 12岁以下患者首日剂量10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0.5 g/d,饭后 2 h顿服;第2~5天剂量为5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0.25 g/d,饭后2 h顿服。12岁以上患者首日剂量为0.5 g/d,顿服;第2~5天剂量为0.25 g/d,饭后2 h顿服。B组患者接受注射用阿奇霉素(福建省天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5 g,国药准字H20030655)静脉推注治疗,剂量为10 mg/(kg·d),1次/d;12岁以上患者剂量为0.5 g/次,1次/d。将其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按1:1比例稀释,滴注时间不少于60 min [3]。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s x± ,d)组别 例数 咳嗽 咯痰 发热 A组 49 10.22±2.86 8.94±1.97 2.34±0.57 B组 49 10.38±2.78 8.76±2.03 2.50±0.62
2.2 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胃肠道不适 头痛头晕 皮疹 不良反应发生率 A组 49 3(6.12) 1(2.04)0(0.00) 8.16 B组 49 7(14.29) 3(6.12)1(2.04) 22.45 ① 注:与A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多由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引起。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对敏感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部分临床医生认为静脉给药途径起效更迅速、临床疗效更好,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首选静脉给药方式[4]。本研究对比了口服与静脉推注阿奇霉素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发现口服与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在咳嗽、咯痰、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相当。在对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观察中发现,口服给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给药者,提示口服阿奇霉素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口服与静脉推注阿奇霉素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疗效均较好,口服给药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新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1,9(7):2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上呼吸道感染学组.上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25(9):453. [3] 尹 桃,蒋跃飞.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0,27(4):240.
[4] 张 玲.阿奇霉素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57. [收稿日期:2013-11-28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