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4例临床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587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是呼吸窘迫以及出现进行性低氧血症等,病死率比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1]。为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应用价值,笔者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4例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4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46~74岁,平均(61.3±2.1)岁。多发创伤20例,重症肺炎20例,其他4例。 

1.2 方法:将本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44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2例。研究组患者在机械通气下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1.2.1 常规治疗方法:①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敏感抗生素治疗。②运用乌司他丁及糖皮质激素治疗。③合理选择运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以维持患者血流动力血之稳定。④给予及时补充白蛋白等胶体,并结合利尿治疗,以降低肺泡基质在患者体内的积聚。⑤适当强心提高患者心肌收缩力,提升机体组织氧输送的能力。⑥给予营养支持治疗。⑦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1.2.2 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运用呼吸机的当天即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在治疗之前的半个小时,要给患者测测量动脉血气、血压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还要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待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下,在进纤维镜之前给患者纯氧吸入,当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达到0.95的时候,进行纤维镜操作。在操作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影像学相关资料,对于重点部位要重点检查与操作,如果发现患者气道出血要给予喷洒止血剂,比如去甲肾上腺素;对于病灶肺叶、肺段处则要将其分泌物与痰栓给予吸干净;在直视的条件下将患者气道里面的分泌物或者其他异物给予吸干净,如果分泌液很黏稠难以吸出来,则可采用生理盐水给予灌洗之后再进行抽吸。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2.7%,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ICU时间等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s x± ,d)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 平均住院时间 平均住ICU时间研究组 6.4±2.1 18.1±4.8 7.3±1.2 对照组 9.6±2.2 25.4±6.6 11.7±1.3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ARDS常常是因为受到细菌感染、休克、烧伤及吸入有毒气体等多种肺内外之致病因子的影响,而引发进行性呼吸衰竭[2]。导致AR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顽固性低氧血症[3]。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法是临床上一种比较新型的治疗ARDS的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进入患者段支气管,也可以进入亚段支气管,在气道中可以吸痰,也可以精确进行创面止血、进行肺泡灌洗等。同时,纤维支气管镜还可以留取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试验与药敏性试验,可以根据这些试验结果对患者科学合理,有选择性地使用抗生素。因为实施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容易受到污染,则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的痰菌培养试验结果的特异性比较高。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可以很直观地检查患者气管与支气管之黏膜水肿、黏膜出血与气道堵塞等各种情况,同时视野比较清晰,可以在镜下对患者实施喷洒止血药物,吸取痰栓及给药等,也可以对患者的支气管进行肺泡灌洗,将气道里的分泌物给予清除干净等一系列治疗操作。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ICU 时间等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提示,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较好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氧的浓度,进一步缩短了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以及ICU住院之时间。综上所述,将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方法运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刘家朋,覃红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策略新进展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130. 

[2] 钟恺立,田 丹,黄 莺,等.大承气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5):288. 

[3] 赵德龙,王美堂,何 建,等.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非机械通气治疗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4):363. 

[收稿日期:2013-11-27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