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从预防开始
发表时间:2012-05-10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贾六一 作者单位:运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摘要】 认识急性肺栓塞发病因素,总结急性肺栓塞发生的常见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临床医师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水平,从预防开始,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易患因素,预防方法
急性肺栓塞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急性肺部疾病,引起肺栓塞的栓子因基础病的不同,可以是血栓、脂肪栓、羊水栓子、瘤栓或空气栓子等。其中以血栓栓子最多见。因为栓子阻塞肺动脉,肺血管的血流灌注急剧减少,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射血量降低,左心室排血量锐减,于是血压下降,缺氧、晕厥甚至猝死。在美国猝死的病因中,肺栓仅在冠心病、恶性肿瘤之后,排于第三位。在我国,过去肺栓塞被认为是少见病,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医学领域对肺栓塞的关注,有关肺栓塞的防治有了迅猛的发展,提高了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但肺栓塞致死的突发事件仍不断发生,为了预防肺栓塞致死致残的发生。本文总结了有关肺栓塞的常见诱发因素,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预防问题进行了探讨。
1 认识肺栓塞,从预防开始
古代医学家早就提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明确的提出了防重于治的观点。肺栓塞是一个致残、致死率很高的疾病,但也是一个可以预防的疾病。目前公认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静脉血栓栓塞症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所以,要想预防肺栓塞,首先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易并发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更要提高警惕。
高危人群:术后发生的肺栓塞在外科己屡见不鲜,重者发生的猝死,引发并不少见的医疗纠纷。肺栓塞的发生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直接关联。深静脉血栓形成隐匿,常常在毫无察觉中血栓随血流堵塞了肺动脉,由于凝血功能亢进,血流停滞,静脉壁损伤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条件的叠加而引起的院内发生概率高于院外,特别应指出发生概率高的科室是骨科、妇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的术后患者。静脉血栓游离的契机以临床的实际发病情况归纳,可以发现术后离床步行,排便时的蹲起动作,床上体位变动和床位变更时搬运时刻而发病,因此,在此时期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休克、晕厥、胸痛、亦使肺栓塞的发生。
长期操作电脑者和预期要长时间坐飞机、汽车或火车者(时间超过6个小时)。长期卧床或需要制动人群、孕产妇、40岁以上、肥胖或有血脂异常患者。
此外,还包括恶性肿瘤、心梗及心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避孕药妇女、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儿童、血液病患者、先天缺乏某种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和某些使用抗凝、抗纤溶、抗血小板等多种血液类药物以及化疗药物的患者。
2 识别危险因素,早期预防
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和早期预防是防止肺栓塞发生的关键。因此,在一般人群中加强健康教育,在高危人群中加强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对危险人群来说,改变生活方式很重要,如戒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心情舒畅。饮食方面应注意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
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一方面可稀释血液,另一方面还可借上厕所之机多活动下肢,有条件时还可做旅行休闲操。
下肢外伤或长期卧床时,要注意按摩下肢,防止血栓形成。
孕产妇要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不要久卧床。
对于长期服避孕药的妇女,应注意服药时间不宜超过5 a,也可采用间歇服药法,40岁以上则不宜采用药物避孕。
曾有静脉血栓栓塞史的人(腿疼、下肢无力、压痛、皮肤发绀及皮下静脉曲张、双下肢出现不对称肿胀),最好能定期接受检查。
另外,还可以采取机械辅助(如弹力袜、序贯加压泵等)和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预防措施,尤其对于先天缺乏某些抗凝因子的易栓症患者,更需要终身口服抗凝剂来预防。
3 及时就诊,减少病死率
肺栓塞属于一种常见急症,它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夺去患者的生命,但是,它也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关键在于诊断治疗是否及时。有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为25%~30%,而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后,病死率可以降至2%~8%。
对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或突发晕厥,尽快去医院就诊。
肺栓塞是一个突发疾病,患者表现也不尽相同,但任何一个疾病都有一些先兆,如果人们对出现的这些先兆提高警惕,比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或突发晕厥时,尽快去医院就诊,就能为及时治疗争取时间,减少肺栓塞的致死率。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CT肺动脉造影应作为急诊首选确诊手段。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检查,尽快及时确诊。
肺栓塞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严重疾病,它有一套规范化的诊疗体系。它要求,首诊医生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必须有急诊影像学检查的意识,熟悉各种影像诊断方法,具备综合分析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患者,根据具体条件,按照不同的治疗要求,选择相宜的检查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漏诊、误诊,又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及时识别并救治大量的肺栓塞患者。
所以说:“我们建议急诊科应将CT肺动脉造影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手段。”
“不仅如此,CT肺动脉造影还可以直接用于一线筛选方法,及时指导治疗和评价治疗效果。”
只有做到早期识别,并及时请专科医生展开规范治疗,才能挽救肺栓塞患者的生命。
4 防治研究进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国内医学领域对肺栓塞的关注,有关肺栓塞的防治研究都已有了迅猛的发展。为了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国际上已经完成了大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多个关于肺栓塞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意见不仅对肺栓塞的诊断手法进行了规范,而且对抗凝、溶栓的具体治疗手段都做了规定。
我国也通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肺栓塞规范化诊治方法的研究,以50家医院为核心,扩展组织了有全国205家医院参加的全国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协作组,取得了国人肺栓塞诊断与治疗的初步资料和基本数据,结合国际对肺栓塞的研究结果,制定了符合国人特点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在提高我国对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 程显声.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J].全国大内科主任诊疗技高研班讲义,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