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2-01-05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李西睦,喻广娟,丁志远,吴玉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3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1例,随机分为3组:氧驱动雾化吸入组54例,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组53例,超声雾化吸入组54例。3组均在综合治疗(抗感染、抗病毒、皮质激素、解痉平喘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雾化液和普米克令舒吸入。然后观察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氧驱动雾化吸入组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5和0.75,P>0.05)。氧驱动雾化吸入组与超声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8和10.17,P<0.05)。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与超声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0和6.12,P<0.05)。并且超声雾化吸入组在雾化过程中出现3例不良反应,而被迫停止继续雾化。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最好,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效果次之,超声雾化吸入方式不适宜应用于毛细支气管炎治疗。
【关键词】 细支气管炎,氧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多发生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高峰年龄为1~6个月。雾化吸入治疗是当前推荐的主要治疗方法,具有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但选用适当的雾化吸入方式对疗效很重要。为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我院对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和超声雾化吸入3种不同雾化吸入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61例,其中,诊断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并且无心、脑、肾等器官功能障碍,且除外入院前应用皮质激素或其他支气管扩张剂者。随机分为3组,氧驱动雾化吸入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7.9±3.6)个月;平均体重(8.6±3.2)kg;平均病程(2.7±1.2)d。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组53例,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7.5±4.1)个月;平均体重(8.8±3.6)kg;平均病程(2.5±1.3)d。超声雾化吸入组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8.5±4.0)个月;平均体重(9.1±2.8)kg;病程1~5 d。3组在年龄、性别比、体重、病程间有均衡性。
1.2 治疗方法
3组在综合治疗(抗感染、抗病毒、皮质激素、解痉平喘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博利康尼雾化液、普米克令舒(均选用AstraZeneca AB生产)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组:博利康尼2.5 mg(5 mg/2 ml)、普米克令舒0.5 mg(1 mg/2 ml),加0.9%氯化钠溶液2 ml,雾化吸入。应用广州市韦士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面罩式雾化器,用氧气作动力,氧流量6~8 L/min,10~15 min/次,2次/d。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组:博利康尼2.5 mg(5 mg/2 ml)、普米克令舒0.5 mg(1 mg/2 ml),加0.9%氯化钠溶液2 ml,应用德国百瑞有限公司生产的PARI BOY N 038系列压缩雾化吸入机,用空气作气源,10~15 min/次,2次/d。超声雾化吸入组:博利康尼2.5 mg(5 mg/2 ml)、普米克令舒0.5 mg(1 mg/2 ml),加0.9%氯化钠溶液20 ml,应用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402A超声雾化器,15~20 min/次,2次/d。
1.3 观察项目
观察治疗过程中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
(1)显效:用药3 d内,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肺部体征减少或消失;(2)有效:治疗3~7 d,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肺部体征减少或消失;(3)无效:治疗7 d后,喘憋症状仍较明显,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雾化吸入组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停止继续雾化,除外观察。3例表现为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立即停止雾化,给予吸痰及吸氧后缓解。
2.2 3组疗效比较 氧驱动雾化吸入组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95和0.75,P均>0.05)。氧驱动雾化吸入组与超声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8和10.17,P<0.05)。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组与超声雾化吸入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0和6.12,P均<0.05)。见表1。表1 3组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比较例(略)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于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的气道阻塞性疾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毛细支气管的黏液分泌增加、黏膜细胞坏死脱落和纤维素堵塞,支气管周围细胞浸润,气道壁水肿及气道痉挛。目前认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分3个方面:病原学治疗,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炎治疗(皮质激素)[2]。博利康尼(特布他林)为支气管扩张剂,特异性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肾上腺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解除气道痉挛,从而缓解喘憋。普米克令舒是布地奈德混悬液,布地萘德混悬液是目前治疗喘憋最有效的药物,其抑制变态反应强度是地塞米松的20~30倍,氢化可的松的600倍,丙酸倍氯松的2倍,小剂量即可达到显著疗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对气道局部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气道炎性细胞及介质的释放,减弱气道的高敏反应,收缩气道的血管,减少黏膜水肿及黏液的分泌,降低气道阻力。同时可促进β2受体基因表达,促进β2受体的合成,间接增强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而β2受体激动剂又可以增强激素受体的兴奋性,更能发挥激素的作用[3]。本文采用博利康尼与普米克令舒联合应用,既扩张气道平滑肌、改善呼吸,同时又发挥了激素的局部抗炎优势。
呼吸系统的开放性、吸收性、表面受体以及血流丰富等特点,均表明呼吸系统最适合吸入方法。雾化吸入治疗是利用呼吸把药物以气雾形式经气道直接到达肺部病变部位,作用直接,起效迅速,避免了对非病变器官的影响;同时用药剂量小,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疗效高并且使用方便。但是吸药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雾化发生装置产生的微粒大小对吸入疗法的疗效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雾化吸入时雾滴的大小决定了它在呼吸道的沉降部位,雾滴直径1~5 μm,沉积部位在细支气管及肺泡,直径5~20 μm沉积在鼻咽喉及上部气管。因此当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的药物微粒直径在1~5 μm时其在病变部位沉降最多,疗效最好[4]。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利用超声波发生器输入的高频电能,使水槽底部晶体换能器发生超声波能,作用于雾化罐内的液体,破坏了药液表面的张力和惯性,使之成为微细雾滴,通过导管输送至人体病灶处。超声雾化器其雾粒直径为5~10 μm, 产生的雾滴较大,分子较重,进入气道后易黏附于气道壁上,过早的黏附、沉降,使气道深部的雾化液量减少,这些微粒绝大多数可以进入支气管,而进入毛细支气管及肺泡的较少,且雾化时由于雾中水含量显著超过药物含量,气雾密度高,增加了气道阻力,对于年龄过小的婴幼儿可因雾滴湿度大造成短时间缺氧[5]。本文超声雾化吸入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表现为: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出现烦躁不安、哭闹,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可能是由于超声雾化吸入时大量气雾进入呼吸道引起呛咳、雾化湿度大,雾中水含量超过药物含量而阻塞气道造成缺氧,或由于超声波过热使吸入的药物发生质的变化等,从而诱发气道痉挛和阻塞。
PARI BOY N 038系列压缩雾化吸入机是采用电动的空气压缩泵来驱动带有喷嘴的雾化吸入器,使药液形成雾状微粒,分子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有以下特点:(1)喷雾器接含嘴或面罩,使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尤其是婴幼儿,约80%的药雾被吸入,较一般雾化器为多;(2)52%的药雾滴颗粒在5 μm以下,平均4.8 μm,有利于大量的药雾沉积在肺中发挥显著的效果。(3)药物浓度高,在3 ml溶媒中含有全部的药液[6]。
氧驱动雾化吸入是通过氧气加压,使气流从小孔喷入雾化器内时产生一负压空间,带动溶液从吸管中上升,溶液与气流混合,雾化成3~6 μm的微粒,通过面罩被动吸入,由于药物浓度大、用量少、雾化柔和,不会造成肺内液体潴留,而且雾气中含大量氧气,有助于改善患儿缺氧情况,缓解酸中毒,有利于解痉,因此雾化过程舒适。可见氧驱动雾化吸入具有方法简单易行、用药量少、起效快、效果肯定、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氧驱动雾化吸入组治疗效果最好,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组效果次之。但是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有中心供氧的单位可以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没有中心供氧的单位可以应用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二者都是比较好的雾化吸入方式。超声雾化吸入方式由于产生的雾滴较大,分子较重,雾化难于进入毛细支气管及肺泡,而且雾滴湿度大,易造成短时间缺氧,本文超声雾化吸入组有3例发生不良反应,且超声雾化吸入组与另外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毛细支气管炎不宜选择超声雾化吸入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1201.
2 廖望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4例疗效观察.右江医学,2000,28:257.
3 李明华,殷凯生,董竟成主编.哮喘药物治疗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7.
4 陈肖明,梁耀娥.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的效果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3536.
5 赵京,李硕,曹玲,等.超声雾化吸入能否用于治疗哮喘?还有哪些相关的吸入疗法.中华儿科杂志,1998, 36:751.
6 郑海岚,覃丽红, 潘丽娟,等.空气压缩泵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热带医学杂志,2004,4:62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