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23  浏览次数:359次

  作者:崔亚娟,党宁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第九医院呼吸内科;北京师范大学医院内科

  【摘要】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9.24%;患者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可作为临床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关键词】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可由一定的诱发因素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加重。BiPAP呼吸机具有应用方便、无创伤、患者容易接受、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我们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符合COPD诊断标准及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诊断标准[1]患者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55~85岁,平均(71.5±10.3)岁。入选病例均有气促、咳嗽或伴咯痰持续5 d以上及X线胸片支持,并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RR)≥24/min,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 Hg(1 mm Hg=0.133 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 mm Hg,且神志清楚,气道分泌物不多或排痰能力较好,血液动力学指标稳定,无严重肺大泡、严重心脏疾病、休克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无鼻中隔弯曲和鼻甲肥大等导致鼻腔阻塞者,无其他并发症如神经肌肉疾病、脊柱畸形等。

  1.2 方法:在常规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氧疗治疗基础上,使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无创呼吸机。呼吸模式(S/T):吸气压8~20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4~8 cm H2O,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和经皮血氧饱和度调整,维持氧饱和度90%以上,吸氧浓度在30%~45%之间。调整压力时均从小开始,逐渐增加气道压力至患者感觉舒适为止。通气时间视患者情况而定,最短6 h/d,最长24 h/d。持续通气时间5~7 d,病情无好转或加重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神志、呼吸、心率、血压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情况。

  1.3 疗效标准[2]:显效:呼吸困难和紫绀消失,神志转清,心率、呼吸、血压、PaO2、SaO2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好转,能进食和有效对话;有效:呼吸困难改善,紫绀消失,神志转清,PaO2、SaO2增高或接近正常;无效: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紫绀和意识障碍无好转,甚至病情恶化。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结果: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9.24%;患者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讨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是COPD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并发症,是由于气道阻力增加,呼吸功增大,致呼吸肌疲劳,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适当的通气支持可及早控制病变程度,并可防止呼吸衰竭的进一步加重。有创通气对于治疗中重度呼吸衰竭效果虽已肯定,但由于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还有引起多种并发症,费用昂贵的缺点。

  BiPAP无创呼吸机属非入侵性通气方式,吸气时有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力,克服气道阻力,降低吸气肌负压,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增加肺泡通气量,同时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促使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纠正机体缺氧[3],呼气时呼气压可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防止肺泡萎缩,改善弥散功能,有效排出肺泡内CO2,防止CO2潴留[4]。目前无创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方面已取得了较肯定的效果[5]。我们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满意,动脉血气改善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呼吸杂志,2002,25(8):453.

  [2]曾以萍.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8,14(24):8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2):130.

  [4]钮善福.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证[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4(2):197.

  [5]刘又宁.正确认识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1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