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老年人白细胞变化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09-22 浏览次数:382次
作者:宫向荣,杜涛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临床医院,辽宁 沈阳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老年人白细胞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72例MP感染的老年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员,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MP,采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检测白细胞。结果:MP感染组的老年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P<0.01),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也增高(P<0.01),至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不大。结论:MP感染的老年患者白细胞变化的规律对诊断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老年人,颗粒凝集法,白细胞变化
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1/3,每隔几年发生1次流行[1]。可以引起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持久,常引起咽炎、气管炎、肺炎等。近年来,MP的感染率呈增高趋势。本文观察了72例MP感染的老年人的白细胞的变化,旨在探讨MP感染后老年人白细胞变化的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MP感染的老年患者,共72例,其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60岁~92岁,平均年龄71岁。72例均采用SerodiaMgcoll试剂(日本富士株式会社产品)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操作方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同时设立阴性和阳性对照,滴度>1∶40为阳性。另选20名健康体检员作为正常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3.6±7.2)岁,经检查无呼吸道症状及体征。
1.2 检测方法 患者及体检员均于清晨空腹抽取2 ml静脉血于BD血常规抗凝管中,混匀,采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球计数仪,试剂均为原厂提供。分别测定每个患者的血常规,并随批质控。对于血球分类异常的患者同时作镜检确认。
1.3 统计方法 数据以(±s)表示,各项检测指标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感染组的老年患者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P<0.01),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也增高(P<0.01),至于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不大,这里不予赘述。
3 讨论
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无细胞壁的微生物。主要通过飞沫感染呼吸道。引起各型皮疹、心肌炎、脑炎、肾炎、肝炎、胰腺炎等。其发病机制由于MP可通过血行进行播散直接侵犯全身各器官组织,以及MP抗原与人体多种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引发免疫损伤而致多器官损害,故MP肺炎除呼吸道症状外常伴有其他系统症状。近年来,MP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病原菌之一[2],已引起广泛关注。从各地区对MP肺炎的流行病学资料可知,MP感染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及季节之间的关系,各地的报道结果不尽相同。MP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降低,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主要是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老年人支原体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呼吸道防御功能削弱等原因,有些老年人MP感染易并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尤其在北方,冬季比较寒冷,呼吸道患者比较多,对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进行MP的检查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莉,李海浪.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发病机制及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2):975976.
[2] 岳猛,姜绯.老年人肺炎支原体感染调查分析[N].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5):553.
[3] 郭小玲,付四毛,张志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462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