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临床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05  浏览次数:374次

  作者:张金蓉,曾春芳,程苏玲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绵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

  【摘要】目的 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的770例患者,将其分为5组:支气管哮喘组、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其他组(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肺癌,肺部感染),对各组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气道高反应性多数为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性,而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其他组的气道高反应性一般为轻度,和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但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要根据气道高反应性程度并结合临床,仔细辨别病因,以免误诊。

  【关键词】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肺功能;哮喘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ositive results through 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s. Methods To choose 770 cases of positive results through 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5 groups: the bronchus asthma, COPD,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irway cough syndrome and other groups (including 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bronchial lung cancer, lung infection), and then analyze the cases of positive results in each group through the method of 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s.Results The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in Group Bronchus Asthma mostly appear moderate or severe, but for COPD group ,Group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irway cough syndrome, and the other group, the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generally mild. To compare the result with the Asthma Group,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sults between the different groups has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 i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diagnose bronchial asthma, but for thos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 by provocative test should take account the degree of airway hyper responsiveness and combine with the clinical situations, carefully distinguish the disease causes in order to avoid misdiagnosis.

  [Key words] bronchial provocative test; positive; lung function; asthma

  气道反应性是气管、支气管对各种物理、化学、药物以及变应原等刺激引起气道阻力变化的反应,正常人对其反应较低或不发生反应,而有些人的气道则可发生过度收缩反应,引起气道管腔狭窄和气道阻力明显增加,即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来测定气道高反应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770例,经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652例,其中男350例,女302例,年龄8~70岁;COPD患者25例,年龄50~70岁,均为男性吸烟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18~35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2例,均为男性,年龄28~48岁;其他组21例,包括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6~35岁;支气管肺癌6例均为男性,年龄50~72岁;肺部感染患者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32~45岁。

  1.2 方法 所用肺功能仪为美国麦茄菲肺功能仪(MedGraphics ELITE-DL体描仪),激发试验仪为美国KOKO激发试验仪,所用激发试验药物为乙酰甲胆碱(MCH)。先进行基础肺功能测试,包括肺通气功能和气道阻力(体描法,包括气道阻力Raw、比气道传导率sGaw),当FEV1/预计值(%)>70%,然后依次吸入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乙酰甲胆碱(其浓度依次为0.049、0.098、0.195、0.390、0.781、1.563、3.125、6.250、12.5mg/ml),采用潮气法呼吸,每次吸药时间2min,之后做气道阻力测试,当比气道传导率(sGaw)同基础值比较下降≥35%时终止试验,然后吸入适量支气管舒张剂。用Pc35sGaw(sGaw下降35%所需MCH的累积药物浓度)来判断气道高反应性程度,Pc35sGaw<8mg/ml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8~2mg/ml为轻度气道高反应性,2~0.25mg/ml为中度气道高反应性,0.25~0.03mg/ml为重度气道高反应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无显著性。

  2 结果

  各组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气道高反应性多数为中-重度气道高反应性,而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其他组的气道高反应性一般为轻度,和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气道高反应性为哮喘患者共同的病理生理特征,然而气道高反应性者并非都是哮喘,长期吸烟、接触臭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COPD等也可出现气道高反应性[2]。本研究证实气道高反应性并非哮喘所独有,其他如COPD、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肺癌、肺部感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也可出现气道高反应性。COPD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主要由于管腔狭窄及气道平滑肌增生肥厚并常合并感染引起气道黏膜上皮破坏,对非特异性刺激增强。气道反应性增高程度与哮喘的严重度呈正相关,气道反应性越高,哮喘越重[1]。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气道高反应性的最主要方法,而且对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没有气道高反应性可以排除哮喘[3]。本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患者都存在气道高反应性,且多数为中-重气道高反应性,而COPD组、上呼吸道感染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组、其他组的气道高反应性一般为轻度气道高反应性,同哮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支气管激发试验是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重要方法,但对于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患者,并非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一定要根据气道高反应性程度,结合临床,随访观察,特别是如果按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差者,需进一步查明病因,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痰检等明确诊断,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 朱蕾,刘又宁,于润江.临床肺功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4.

  2 王辰.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8-9.

  3 Irwin RS,Cruley FJ,French CL.Chronic cough;The spectrum and frequency of the cause ,key components of the diagnostic evaluation,and outcome of specific therapy.Am Revrespir Dis,1990,143(3):640-64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