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致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2 浏览次数:400次
作者:曾清涛,魏小文,胡卫红
【摘要】 目的 探讨COPD致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表现。方法 对6例COPD合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结果 (1)无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规律。(2)心肌梗死好发于前间壁。(3)合并肺心病心电图特征。(4)常并发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结论 心电图检查中要注意:对COPD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尤其是V1~V3导联),应描记右心室导联和V1~V3高一肋、低一肋导联心电图,提高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关键词】 呼吸衰竭,心肌梗死,心电图
患者高龄,对疼痛敏感性低,送入院不及时,肺气肿、心脏顺钟向转位等因素使心电图缺乏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规律。长期右心房、室负荷重及缺氧,加剧室间隔、膈部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心肌梗死。COPD合并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随呼吸衰竭、缺氧情况好转而呈现Q波动态加深,或ST-T异常改变等明显的心肌缺血、梗死表现。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结合酶学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并不困难。
笔者将COPD致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6例心电图表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6例,女4例,男2例,平均年龄75岁,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呼吸衰竭、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COPD病史10~30年,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胸闷、喘息、慢性右心功能不全加重2~4日入院,均无典型心绞痛发作;入院查酶学: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及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有一项以上超过参考范围。2例病情好转出院,4例死亡。
1.2 方法 日本光电系列心电图仪动态描记常规十二导联静息心电图,入院时和入院后心电图对照分析。
2 结果
2.1 无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规律 其中5例入院心电图未见典型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改变,入院心电图表现为梗死范围导联呈QS或Qr,ST-T未见明显抬高,入院后随着呼吸衰竭情况好转,血氧升高,心电图表现Q波动态加深,或QRS波群电压降低,T波高尖或倒置。2例ST段呈水平或弓背抬高,仅1例入院心电图ST-T呈超急性期改变。6例均未见对应导联出现明显改变。
2.2 心肌梗死好发于前间壁 6例中5例前间壁心肌梗死,主要表现V1、2导联呈QS或qR,1例下壁心肌梗死。Ⅱ、Ⅲ、aVF呈qR。
2.3 合并肺心病心电图特征 6例均见肺型P波、肢体导联低电压、顺钟向转位等肺心病心电图改变。
2.4 常并发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 其中5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房性心动过速,同时合并如多源房性早搏、室性并行心律,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3 讨论
有资料表明,COPD患者由于右心及呼吸衰竭、缺氧、顺钟向转位、肺气肿等原因,临床可出现酶学异常,心电图异常Q波,ST-T改变,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及肺心病心电图特征等表现[1],但随呼吸衰竭、缺氧情况好转而改善。在临床中由于患者大多为高龄慢性肺心病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低,临床表现多为右心、呼吸衰竭为主,且送入院不及时,易导致对心肌梗死的漏诊和忽略,这也许是导致其心电图缺乏典型心肌梗死演变规律的原因之一。肺气肿、心脏顺钟向转位导致心向量投影的改变,也易掩盖或改变心肌梗死时的特征性变化。患者慢性右心衰竭致右心房、右心室负荷重,以及心动过速的发生进一步加剧室间隔及膈部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梗死发生[2]。以上资料中表明,COPD合并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随呼吸衰竭、缺氧情况好转而呈现Q波动态加深,或ST-T异常改变等明显的心肌缺血、梗死表现。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结合酶学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并不困难。心电图的检查中要注意:对COPD心电图出现异常Q波时(尤其是V1~V3导联),应描记右心室导联和V1~V3高一肋、低一肋导联心电图,提高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莉文.COPD致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1,21(3):184.
2 陈清启.心电图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754.
作者单位:510318 广东广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特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