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呼吸病学》

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32例

发表时间:2011-06-28  浏览次数:388次

   作者:邱立,张教国,黄 雁,张金芝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山东滕州 277500

  【摘要】 目的:探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胎龄≤34周的早产儿62 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出生后立即给予氨茶碱3 mg/kg加入10 % GS 15 mL静脉滴注,3次/d,治疗组32例出生后即在给予氨茶碱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0.1 mg/(kg·次)静脉推注,3次/d,72 h或120 h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的次数(2.8±0.9)较对照组(3.8±1.2)减少(t=3.38,P<0.01),持续时间(28.7±4.17)s较对照组(34.7±5.2)s缩短(t=3.4,P<0.01)。结论: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建议对≤34 周早产儿出生后常规应用纳络酮,可降低原发性呼吸暂停发生率,改善预后。

  【关键词】 纳络酮;早产儿;呼吸暂停

  The prevention of primary apnea in prematurity with naloxone

  [Abstract]Objective:To prevent premature newborns from primary apnea with naloxone.Methods:62 cases of prematurity ≤34 w gestational 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30 cases whom were given, intravenously,10% GS 15 mL plus aminophylline 3 mg/kg three times a day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of 32 cases whom were given naloxone 0.1 mg/kg intravenously three times a day besides the amniophylline therapy.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after 72 hours or 120 hours.Results: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pnea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s: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naloxone in prematurity with primary apnea is excellent. No side effect is observed.

  [Key words] Naloxone;Prematurity;Apnea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超过20秒并伴有心动过缓和紫绀的异常现象,多见于早产儿。有人认为其病因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不成熟、呼吸控制失调有关,也有人提出与内啡肽类物质具有相关性,早产儿在呼吸暂停发作时血浆内啡肽(β-EP)含量升高,应用纳络酮治疗疗效显著[1]。我们研究出生时脐血0、12 h β-EP升高与张雪峰等[2]报道的早产儿出生后0、3、6、12 h β-EP升高,且12 h明显升高相似,应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病例来自2005 年以来≤34 周住院早产儿,出生时无窒息及胎粪吸入,胎龄30~34 周,体重1.1~2.0 kg,除外血糖、血钙及其它电解质紊乱,脑CT除外颅内出血,胸片除外肺部疾患。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签)分为两组,两组在出生体重、胎龄、Apgar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30 例采用早产儿诊疗常规治疗,生后立即给予氨茶碱3 mg/(kg·次)加入10% GS 15 mL静脉滴注,3次/d;治疗组32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生后立即给予纳络酮0.1 mg/(kg·次)静脉滴注,3次/d。应用日本产“科林”BP-88多参数监护仪进行心电、呼吸及SpO2监测,设置呼吸暂停报警,呼吸监护报警参数设定为呼吸停止超过12 s,当超过20 s,心率<100 次/min,SpO2<80%即为呼吸暂停发作,各种数据均被储存,据此记录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及次数。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治疗3 d后,未出现呼吸暂停;有效:治疗5 d后,未出现呼吸暂停;无效:治疗5 d后仍有呼吸暂停发生或病情加重,或改用CPAP、机械通气治疗。表1 两组资料比较(略)

  1.4 统计方法

  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χ2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结果见表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 =6.6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2.2 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消失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3。两组治疗后呼吸暂停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两组呼吸暂停比较(略)

  3 讨论

  早产儿呼吸暂停极为多见,据统计出生体重<1 800 g (胎龄<34 周者)至少有25%发生呼吸暂停,体重越低发生率越高,约50%~70%极低出生体重儿于生后一周内发生呼吸暂停,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4]。呼吸暂停导致心动过缓,常伴有脑灌注和血流量减少,缺氧、缺血导致脑损害或加重其他原因的脑损伤,严重者危及生命,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包括脑白质周围软化是导致早产儿伤残的重要原因。据资料表明,脑白质周围软化在32周以下早产儿发生率5%~15%,业已证明其为导致脑瘫的最重要原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是导致脑白质损伤的主要病因之一[5]。陆中权等研究指出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后24 h内血浆β-E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6],用纳络酮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我们研究早产儿脐血生后12 h、24 h、48 h、72 h β-EP含量高于正常,以脐血、生后12 h时最高,为我们应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奠定了病理生理基础。由于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尚未明确,其中宫内窘迫、感染是主要原因,可以造成血液中β-EP升高。β-EP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包括心率减慢、呼吸减弱、呼吸暂停及通气不足而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早产儿出生后低体温、摄入量不足、缺氧等原因又可以加重血浆中β-EP升高,从而导致原发性呼吸暂停的发生。

  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机制为:纳络酮竞争性地阻断内啡肽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与分布在心、脑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增加脑干对二氧化碳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兴奋呼吸,改善通气功能障碍,降低PaCO2和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纳络酮还能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每搏输出量和增强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平均动脉压,使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缺氧得到改善。亦能改善脑血流量,增加脑灌注压,使缺氧后的脑血流重新分布,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液供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阻断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进程,避免呼吸暂停缺氧缺血对脑细胞的损伤,从而减少早产儿脑白质的损伤,包括脑白质周围软化,降低脑瘫的发生率,促进早产儿智力发育。在早产儿出生后,注意纠正缺氧、酸中毒,减少β-EP的产生,可增强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

  本文结果显示,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可减少呼吸暂停发作次数,缩短呼吸暂停发作时间和呼吸暂停消失时间。治疗组使用纳络酮后4 例患儿出现面色潮红、烦躁,未见其它明显不良反应。建议对≤34周早产儿出生后常规应用纳络酮预防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它对于避免或减轻脑损伤,减少早产儿伤残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 王玉增,蒋继芳,张厚玲.纳络酮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43例[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5):216-217.

  [2] 张雪峰,童笑梅,叶鸿瑁.早产儿早期及日间血浆β-内啡肽变化趋势研究[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1):15-18.

  [3] 王玉增,盛春永,谢 敏.早产儿脐血及母血β-内啡肽浓度与胎龄、体重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67-68.

  [4] 辛 颖,魏克伦.有关极低体重儿的几个问题[J].小儿急救医学,2002,9(1):63-64.

  [5] 毛 健.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387.

  [6] 陆中权,张信良,林忠东,等.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血浆β-内啡肽作用机制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2):76-7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